刘邦能当上亭长,原来一开始就不简单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朝的开国者所做的《大风歌》,这是刘邦在击败叛将英布之后回长安路过自己的故乡沛县和邻里乡亲酒醉耳酣之时所做的一首歌。如今仔细思考其中胸怀,可见的宽广与豪迈,还有心系天下的那般壮志雄心。今天,大患就来与大家一起聊一聊,刘邦在没有起事之前的故事,一起来探索一代帝王刘邦的崛起之前,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二五六 ◶2025-09-13 21:37:20 𝄐0 #亭长#春秋战国#刘邦
燕惠王是怎么继位的?他与乐毅是什么关系 由于各诸侯对齐国势力的凶涨极为警觉,也苦于齐滑王的骄横残暴,纷纷表示愿意联合攻打齐国。阵线既已形成,燕昭王于是派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则把相国印授予乐毅。284年,乐毅统领,向齐国发起进攻,并在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注入渤海)的西面打败了齐国军队。大捷之后,除了燕国之外,各诸侯国的军队纷纷班师回国,燕国军队仍在乐毅的率领下单独追击,一直打到齐国的都城 ◶2025-09-13 10:52:37 𝄐0 #燕惠王#战国
《孙子兵法》是怎么来的?孙子真的是孙武撰写的吗? 提到《孙子兵法》相信很多人都对它不陌生,可是你知道它的来历么,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其中它所包含的智慧至今适用。相传《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吴叫孙武所写,但从那至今,孙子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吴国的将军孙武的争论,就像人类历史的战争,从来没有消停过在战国时期,商君书、韩非子等书中提到的吴孙支书,指的就是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但同样没有说明作者是孙武,直到汉代史记中才 ◶2025-09-12 11:51:20 𝄐0 #战国#孙武
商鞅变法对秦国造成了什么影响?秦国早亡也与之有关? 在战国变法中,最重要的便是商鞅变法,其影响极为深远,接下来历史记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战国时期,“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个国家想要图强,就必须尽可能的挖掘国家的战争潜力,商鞅变法便是如此。商鞅变法内容虽多,但主要都是为战争服务的,这促使了秦国的持续变强,并最终经过数代努力 ◶2025-09-09 23:07:16 𝄐0 #商鞅变法#战国
赵奢为什么能入列山东六国八大名将中?原因是什么 赵奢只打赢了一场阏与之战,为什么就入列山东六国八大名将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战国期间总是会衍生出很多的英雄和名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战国四大名将吧,毕竟战功显赫留名千古,在当时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其实除了战国四大名江,历史上知名的还有山东六国八大名将的说法,而其中就包括了赵奢,也就是赵括的 ◶2025-09-09 00:43:49 𝄐0 #赵奢#战国
齐宣王为什么不听孟子的劝诫?原因是什么 齐宣王叫做田辟疆,此时的齐国已经是后的齐国了。但历史证明,不论是“姜齐”还是“田齐”,齐国一直都是一个东方的超级大国,更何况齐宣王本人并不算是一个昏庸的君主,相反,他还颇有一番作为。众所周知,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在地理位置上与齐国算是邻居。但当时可没有“睦邻、友邻、惠邻”这种外交政策,既然国土接壤,那势必会有不少摩擦和矛盾。在齐宣王主政期间,齐宣 ◶2025-09-07 20:35:00 𝄐0 #齐宣王#战国
诸葛亮为什么会自比为管仲、乐毅,他们有何特别之处? 《隆中对》开篇写到:“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意思是说,没成名之前也会在地里干活,干活的时候喜欢唱个小曲儿。他身材好大,且自命不凡,常常把自己与先贤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有吹牛的嫌疑,并不相信他的话。后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他助刘备取荆州、益州,割据蜀中以图天下,建立了一番功业,证明了自己并非 ◶2025-09-07 02:15:54 𝄐0 #春秋战国
郑州金水河,为啥成了郑国子产的丰碑?他竟有“十个历史第一”! 子产像金水河:改革家子产的千古丰碑——试说子产的“十个第一”文/夏廷献流经郑州市区的一条古河,始叫“不家沟”,再叫“泥河”,后称“管水”。522年,得名“金水河”。史载,春秋时期,子产在郑国任相执政26年,为国家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廉洁到死后无积蓄办丧事。百姓闻讯,纷纷拿出金银首饰赠送。子产的儿子坚辞不受。百姓便将金银首饰投到他封地的“管水”中,意在让子 ◶2025-09-06 20:46:44 𝄐0 #春秋战国
为何说韩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朵奇葩? 韩国初期,从韩武侯开始就出兵攻击郑国,春秋初期郑庄公可是春秋小霸,但到了战国后郑国早已不复当年之盛,被新兴的韩国瞄上了。到韩哀侯时期,灭郑时机成熟,于是韩哀侯出兵一举攻灭了郑国,将韩国都城迁移到了郑国都城,灭郑是战国时韩国唯一一次值得称道的军事行动。在战国这个变法强国风起云涌的年代,韩国地处魏、楚、秦、齐、赵五强中间,国势最弱,魏文候时三晋同盟尚存,没有 ◶2025-09-05 20:19:03 𝄐0 #韩国#春秋战国
礼崩乐坏下的侠义!“聂政刺杀韩傀”之后为何要毁容自杀? 礼崩乐坏下的侠义!“聂政刺杀韩傀”之后为何要毁容自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余读刺客传,而独服膺于轵深井里(聂政)也。其锐身而报知己也,有豫(豫让)之义;白昼而屠卿相,有鱄(专诸)之勇;皮面自刑,不累骨肉,有曹(曹沫)之智,至于荆轲,力不足以谋无道秦,遂使绝裾而去,自取灭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礼之所及,乐必从之。西周的礼乐制度,是 ◶2025-09-03 21:35:03 𝄐0 #春秋战国#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