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怎么试探徐达的?徐达如何机智躲过刺探? 身为皇帝,猜忌多疑是在所难免的,其实这个不能算是一个缺点。自古以来,人性就是如此,所谓高处不胜寒,身为皇帝也会恐惧吧。尤其是自己经历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 不想让人觊觎,更别提想要颠覆了。今天来说说中国历史上的草根皇帝朱元璋,他是怎么考验开国元勋徐达,以及徐达的个人表现。作为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的称帝之路并不是那么顺利,他的皇位也是靠着一场战争一场战争拼下 ◶2025-09-23 22:36:21 𝄐0 #明朝#徐达
明朝的灭亡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看看崇祯就知道了 明朝末年是天灾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四起,而很多农民军的兵源来自于流民,所谓流民就是一些失去土地或者因饥荒而背井离乡的饥民,很多人将崇祯年间的饥荒归咎于气候原因。诚然,崇祯年间的气候比较反常,崇祯十年到十六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山东等地区持续大旱。但是,除了这些气候原因之外 ◶2025-09-23 18:59:01 𝄐0 #明朝#崇祯
如果明朝直接进入晚清时代会怎么样 能够打败列强吗 这个问题要细说来还是比较奇怪,什么叫没有清朝呢?难道是明朝一直向后延续,延续到晚清那会,列强入侵中华的时期吗?如果要问把明替换成清,明会怎么应对,但其实这种假设是没有必要以及毫无根据的。明朝和清朝本就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朝代,相对而言,在不同的时期,世界各国的发展程度也大不相同。且不说明朝会如何,在乾隆时期,像日本、德国这些国家都还在田间地头拾荒,根本组成不 ◶2025-09-23 18:23:05 𝄐0 #明朝#晚清
官员在家做了一首诗,第二天就被皇上知道了 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正式宣布设立锦衣卫,也叫“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由朱元璋直接掌握,别人不得染指。为了让锦衣卫具有高辨识度,他们具有明显的标志性特征:穿飞鱼服,佩,腰间悬挂腰牌。《明史》记载:“其视牲、朝日夕月、耕耤、祭历代帝王,独锦衣卫堂上官,大红蟒衣,飞鱼,乌纱帽,鸾带,佩绣春刀。”那么,这群人究竟有多厉害,三个故事说明一切。明朝有个 ◶2025-09-23 17:42:40 𝄐0 #钱宰#明朝
此类人地位高于汉人,还曾用一物品退敌数万 自古忠良难善存,宋有岳飞匡赵室,北伐中原迎二圣;明有袁公挫八旗,明厦难稳己身倾。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面对着国家倾覆之际、危如累卵之时,有多少能臣良将为了家国天下挺身而出、尽忠为国。奈何天之将覆、地之将倾,如此能人志士终将还是独木难支,难以维护一国天下、救济百万人民。今天我们说的是一位明朝文臣,他曾经仅用一幅画像就抵挡住了燕王朱棣的数万雄兵,并且为建文帝充足 ◶2025-09-23 16:29:29 𝄐0 #铁铉#明朝
朱元璋为什么没有除掉明朝开国功臣的耿炳文?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缔造者,他身边有不少富有才能的文臣武将一路主持他,但是在开国之后没多久,朱元璋却开始对这些拥有众多功劳的开国大臣,痛下杀手。以至于最后,在开国之处的那些文臣武将,没过多久就几乎全都被朱元璋给杀掉了,但是在众多有功之臣中,有一个却逃过了朱元璋的魔爪,存活了下来,这个人就是耿炳文。耿炳文虽然没有徐达、常遇春等人那么有名气,但实际上,耿炳文也为 ◶2025-09-23 15:06:17 𝄐0 #耿炳文#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赐死廖永忠的理由到底有多特别 又是什么样的理由 廖永忠是朱元璋赐死的第一个功臣。朱元璋赐死他的理由非常特别。是什么样的理由呢?廖永忠是安徽巢县(今为巢湖)人,年少有大志,武力过人,有谋略。(廖永忠)元末年,天下大乱,流寇四起。廖永忠为保卫乡里,与兄廖永安集结水军,盘踞水寨。后听说朱元璋驻扎在和州,两人率军前往投靠,成为朱元璋麾下水师领袖。不久,廖永安在征讨张士诚时被俘身亡,廖永忠接替兄长职务,成为水军 ◶2025-09-23 14:28:09 𝄐0 #明朝#朱元璋
明光宗: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最后死在女人身上 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平等的。一是时间,每人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不会多一分一秒。二是生死,无论是拥有荣华富贵的人还是贫困的人都会死去。但越是有钱人越怕死,因为他们不愿意失去自己的荣华富贵。明光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他登基仅仅一个月以后,就开始四处寻药,最终死在女人身上。明光宗朱常洛生病之后服丹药暴毙,那时的他年龄仅仅只有三十九岁。朱常洛是的儿子,按理说皇 ◶2025-09-23 10:37:01 𝄐0 #明光宗#明朝
戴思恭的滋阴学说是怎么一回事?有着怎样的医学理论 辨明气与火的关系‘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当其和平之时,外护其表,复行于里,周流一身循环无端,出入升降,继而有常,源出中焦,总统于肺气,曷尝病于人也,及其七情之交攻,五志之间,发乖戾失常,清者遽变之为浊,行者抑遏而反止,表失卫护而不和,内失健悍而少降,营运渐远,肺失主持,妄动不已,五志厥阳之火起焉,上燔于肺,气乃病焉。何者气本属阳反胜则为 ◶2025-09-23 09:12:04 𝄐0 #戴思恭#明朝
南北榜案中朱元璋处死了二十多名官员,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历朝历代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和选拔人才的渠道不尽相同,也都对科考进行了创新与改良,但不能否认的是,科考始终是古代文人墨客最主要的出路之一。下面历史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的为朱元璋,是一位雄才伟略的人,明朝洪武三年,正式沿用了之前的科举考试。从此规定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可以 ◶2025-09-23 08:30:17 𝄐0 #明朝#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