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泉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你知道阪泉之战吗?今天历史记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无论你身处何地,看到周边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人,总会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古时候,炎帝和黄帝这两位老祖宗一开始并没有如我们一般这么和气,他们曾为争做话事人,带领自己的小弟在阪泉这个地方产生大规模火并,史称“阪泉之战”。 这场战役 ◶2025-09-01 12:01:47 𝄐0 #
孙氏宗室的五大名将,其中一位在华容道重创关羽 汉末三国时期,孙氏能够建立东吴帝国,除了前来依附和投奔的文武群臣辅佐之外,本族宗亲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孙氏立国的过程中,共有五十九名宗室子弟进入东吴集团,其中著名的武将有五人。孙瑜,孙权的堂兄,在宗室子弟中以智勇兼备闻名,属于一位智谋儒将,是孙权初期帐下最得力的宗室将领。孙瑜性情温良,行事谦虚低调,擅长养士,因而门客众多。在东吴建业初期, ◶2025-09-01 11:36:33 𝄐0 #孙权#三国
为什么说妇好是种族和文明的拯救者? 如果穿越回古代,你觉得最爽的事情是做什么??制造飞机大炮潜艇征战四方?如果我穿越回去,我一定要娶这个女人。这个女人的名字,就叫妇好。(一)妇好是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妇好这个人本名不姓妇,我国古姓多从女,为母系氏族余留。先秦时期我国女性的姓多写在后面,故此称妇好。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武丁有60多位妻子,妇好只是其中一位。生活于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 ◶2025-09-01 11:18:44 𝄐0 #妇好#商朝
都说功高震主 秦朝大将王翦是怎么打消君主的疑心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孙子的这句名言表明:用兵做战不是一件随意的事,将帅在决定战争策略时一定要慎重对待,不可轻易改变。在战争中,君主对前方将帅是否有疑心而控制军队,导致失败的事件是太多了。像南宋时岳飞,大破金兵,正欲直捣黄龙,却因奸相秦桧进谗言,宋高宗更是连下金牌调岳飞回师,导致抗金战果白白流失。再看《三国演义》中第四次出祁山,由于后主 ◶2025-09-01 10:53:55 𝄐0 #秦朝#秦始皇
城濮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双方阵容如何? 周襄王二十年(632年),晋国、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地区为争夺中原霸权展开了多次战役,史称城濮之战。下面历史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经过 退避三舍 子玉率军急 ◶2025-09-01 10:30:53 𝄐0 #
在影视剧中被李卫暴揍的曾静,现实中的下场如何呢? 曾静,号蒲潭先生,清朝时期官员,乾隆帝登基后,将他凌迟处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雍正王朝》讲述了雍正的风雨一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算得上是堪称业界良心的好剧,非常值得细品。剧中有这么一段剧情。 曾静因为鼓动岳钟琪反清,还到处说雍正是篡位才做的皇帝, ◶2025-09-01 10:19:54 𝄐0 #曾静#清朝
韩信被灭族,萧何曾坐牢,为什么陈平还升官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陈平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韩信被灭族,是因为韩信的功劳太大了,他的功劳大到让感觉害怕,毕竟大汉三分之二的领土,是他打下来的。韩信的军事才能刘邦不是不知道。刘邦活着还好,韩信可能看在刘邦是老上级的面上,不会造反,但是,若是刘邦去世了,韩信反的话,刘邦的子孙毕定会遭殃。所以,为了 ◶2025-09-01 10:09:26 𝄐0 #陈平#汉朝
窦融辛苦打下4000里江山,为何却无偿送给刘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窦融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然而有一个人,他凭自己的威望和智慧打下了4000里江山,却不贪恋权位、拥护统一,将自己辛苦保住的江山拱手让给光武帝,成就了千古美名,给自己家族带来了600年的富贵,而这个人正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窦融出身贵族世家,七世祖为孝文窦皇后之弟窦广国。从此 ◶2025-09-01 09:49:00 𝄐0 #窦融#东汉#刘秀
王世贞称他“救世宰相”!却不知他也有两副面孔? 明代大史学家王世贞称他“救世宰相”。《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说“他是近三百年大明史上唯一的政治家”。史学家黄仁宇称他“智慧的象征”。美学家朱东润称他“一个受时代陶熔同时又陶熔时代的人物”。他生前的死对头,明思想家李贽称赞他“宰相之杰”。曾誓死反对他夺情的学生邹元标,被打断双腿,终生残疾,上书为张居正陈冤昭雪。陈泽正说:“张居正有天使与恶魔两面。他是一个真正 ◶2025-09-01 09:35:29 𝄐0 #明朝#张居正
大义灭亲:到底是捍卫正义还是有灭人性 石碏大义灭亲救卫国“大义灭亲”源远流长,最早的故事出自《左传》,讲述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因为儿子大逆不道而选择杀掉他,《左传》曰:“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指的是和个 ◶2025-09-01 09:22:28 𝄐0 #大义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