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首次为相就除掉奸臣,重振朝纲创立业绩 姚崇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宰相,他出身于官僚大家,因为自身所具备的卓越的才能而被选中,得到朝廷统治者的重用。姚崇经历了从武则天统治时期一直到唐玄宗统治时期,在如此之长的时期当中,他曾经三次成为唐朝的宰相,并且每一次成为宰相都是在唐朝有危难的时候,因此他也被称为“救时宰相”。在《资治通鉴》中对于姚崇的评价也很高:“唐世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 ◶2025-05-29 22:35:52 𝄐0 #姚崇#唐朝
姜维:向手下败将投降,最后却被惨遭剖腹分尸 三国是一个尔虞我诈的乱世,同样也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年代。自古英雄豪杰多长在,无论是三国初还是三国后期,都会有非常出名的大将,这些大将支撑着三国的鼎立,互不两立。不过,天下分久必合这个趋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在三国后期不会有不少的武将都充满了无奈,因为已经无法以一己之力挽救大局。要说三国之中最无奈的一名战将,自己还在外面誓死抵抗,自己的国家却亡了,无奈自己 ◶2025-05-29 22:17:17 𝄐0 #姜维#三国
有人问坐金銮殿大龙椅上舒不舒服,溥仪是怎么回答的? 众所周知,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曾在故宫住了16年。就是这16年的时光,溥仪从一个3岁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拥有大小的宫殿70多座,不仅壮阔还非常的美丽。很多人都认为,溥仪住在故宫的日子,一定很开心,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吧?实际上,在故宫的溥仪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白天的故宫还能有点生气,但是夜晚 ◶2025-05-29 21:53:32 𝄐0 #溥仪#清朝
都说雍正无情,但他对十三阿哥胤祥很好 了解的人都知道,十三阿哥胤祥和四阿哥胤禛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俩人曾经一起下过江南,一起打过江山,甚至在登上皇位之后,还为雍正挡下很多的危及。那为什么雍正和胤祥之间的关系这么好呢?其实,胤祥和雍正的情谊是从小就建立起来的。胤祥的母亲是,地位在后宫中很低,在胤祥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而雍正则是被佟贵妃养大的,雍正的母亲反而比较宠爱十四阿哥。两个人因为境遇相似,都 ◶2025-05-29 21:39:10 𝄐0 #胤祥#清朝
晚清大臣翁心存简介 他生平经历是什么样的 翁心存(1791—1862年)晚清大臣,字二铭,号邃庵,江苏常熟人。父翁咸封,官至海州学正。知州唐仲冕见心存有异才,奇之,授之学。道光二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督学政。咸丰元年,擢工部尚书。四年,起授吏部侍郎,调户部,擢兵部尚书,迁协办大学士。八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因病乞休,复起,以大学士衔管工部。赠太子太保,谥文端,入祀贤良祠。 ◶2025-05-29 21:27:04 𝄐0 #清朝#翁心存
韩令坤是赵匡胤的发小,为什么后来会被免去权力呢? 历代以来,贤君明主的评价都非常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创始皇帝而言。他们不仅创造了一代朝代,而且对后来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唐宗宋祖绝对是人人都知道的存在。谈起赵匡胤,没有人知道哪些将军被他免去的兵权。今天,我们将向您介绍赵匡胤部下的一名大将。韩令坤,他的父亲韩伦曾经是一名指挥使,曾担任徐州镇的将领。柴荣因为他的父亲曾在朝廷上任职而将他提升为陈州行的。在 ◶2025-05-29 21:08:45 𝄐0 #宋朝
石敬瑭,“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皇帝派出的数万征讨大军正从各路扑向太原。以石敬瑭的兵力是根本无法与后唐大军对抗的,情势看起来十分危急。但石敬瑭并没有惊慌,他是提前想好了应对之策才撕破脸皮的 ◶2025-05-29 20:56:55 𝄐0 #五代十国
宋朝的一大臣吃两国俸禄却位极人臣,王继忠一生是怎么样的? 01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一天,北方边境发生了一件小事,让赵光义心情十分沉痛。当时,辽国的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突然南下,率军袭击瓦桥关,戍守瓦桥关的一名将军,名叫王珫,战死。在此战事吃紧的时候,宋太宗知道,一定要做好将士的抚恤工作。在朝堂上,他给大家叙述了瓦桥关的武骑指挥使王珫牺牲的经过,并且说,王珫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名叫王继忠,现在,我要给王继忠 ◶2025-05-29 20:35:05 𝄐0 #宋朝#王继忠#宋朝
雍正后宫酒量最好的妃子,活了96岁高寿 雍正后宫酒量最好的妃子,活了96岁高寿,历史记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打造出了大清王朝的。而在这三位皇帝中,又当属雍正最为忙碌,将自己玩乐或是亲近女色的时间悉数都用在了批阅奏折和处理政事上。 雍正是个十足的工作狂,但让他成天面对那些批不完的折子,身体终究是 ◶2025-05-29 20:19:48 𝄐0 #
北魏为什么要推行汉化?迁都是逼不得已的? 北魏长期都于平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东)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所以,决定迁都。并且,当时外部的“威胁”减弱了,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 ◶2025-05-29 20:02:07 𝄐0 #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