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军制上有什么变化?从半屯田的府兵制,到中央禁军威震四方节度使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期,除非战乱的时候,是很少使用募兵制度的,唐朝初期也不例外,贞观年间建立了非常完备的府兵制。所谓府兵制,就是在各地划出土地建立军府,每个府800到1200人,士兵平时耕种养活自己,战时再统一集结,由将领统率,战争结束后,将领上交印信,士兵们则返回各自的军府,这种制度有点类似于屯田,并且极大的维持了唐朝的政权稳定。然而时间久了,再优秀的制 ◶2025-09-11 20:57:12 𝄐0 #军制#唐朝
历史上公孙述自立为帝为何会失败?最后的饿结局如何?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两汉间政治人物,让历史记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公元35年春,汉光武帝为统一天下,挟平定隗嚣陇西割据势力余威,令征南大将军岑彭大举征伐蜀地同时,亲笔给自称白帝的公孙述写信劝降。公孙述却“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大言不惭道:“废 ◶2025-09-11 20:28:48 𝄐0 #公孙述#汉朝
吴芮为西汉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能善终? 建立汉朝后,按功劳分封了八大,这些诸侯王基本都难以善终,但吴芮是个例外。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朝建立初期百废待兴,起初为了国家稳定会发展经济。等到国家基础建设一落实,这些皇帝大部分都会对功臣下手。要不夺取他们手中的权利,列如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要么皇帝专门对这些开国功臣下手, ◶2025-09-11 20:00:15 𝄐0 #
曹丕为王粲送行的时候,为什么要在灵堂学驴叫? 想知道曹丕为王粲送行的时候,为什么要在灵堂学驴叫吗?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如果我们抛开演义的误区来看,就不难发现,曹丕是一个有才华带吃货与可爱的一个综合体,很多人都知道,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从四言诗到五言诗,从六言诗到七言诗,都经过了数百年亦或者千年的沉淀,而曹丕,则 ◶2025-09-11 19:48:13 𝄐0 #
曹真和曹操是什么关系?他都有哪些战绩呢?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有一位魏国武将被写成了一个窝囊废,实际上这个人不仅大破,击败过赵云,甚至在魏国朝堂上压制,维护曹魏江山,司马懿在他活着的时候甚至不敢轻举妄动,他就是曹真。很多人可能不熟悉曹真,他是曹操的养子,曹真原名叫做秦真,是秦邵的儿子,秦邵原本是曹操麾下最得力的武将,曾帮助曹操招兵买马,感兴趣的读 ◶2025-09-11 19:19:25 𝄐0 #三国#曹真
元朝汉人摔第一胎是真的吗 “摔头胎”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元朝汉人摔第一胎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建立的政权。外族入侵毕竟是不光彩的事情,因此网上流传着很多破坏民族团结的谣言,最著名的当属“摔头胎”。元朝建立后,面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人数远远多于蒙古人的汉族,蒙古统治者意识到如果没有统治特权就难以维持统治地位。于是推出了“四 ◶2025-09-11 18:53:06 𝄐0 #元朝#汉人
关向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竟然能和贺龙齐名 在我军历史上,“军委主席”无疑具有登峰造极的位置,在很长一段时刻内,毛泽东都是“军委主席”的代名词。不过,在毛泽东之前,我军还有过6位军委主席(不相同时期称谓不相同):周恩来、杨殷、关向应、项英、朱德、武胡景。关向应关向应(1904年——1946年) 辽宁金县人,满族,原隶满洲镶红旗,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隶满洲镶白旗。我国无产阶级革新家。早年投身 ◶2025-09-11 18:41:17 𝄐0 #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战争
曹操为何要舍近取远,派距离更远的于禁去救援曹仁? 公元219年7月,在先后拿下汉中和东三郡后,镇守荆州达十年之久的关羽也趁势提兵北上,发动了对天下格局影响极其深远的襄樊之战,此时镇守襄樊前线的是曹魏征南将军曹仁,因为曹操主力刚刚败退汉中,东线也要保持足够的兵力以防范孙权,所以此时曹仁的兵力不足,一番交战下来关羽击败曹仁,只剩下几千的曹仁被数万大军围困在樊城动弹 ◶2025-09-11 18:25:00 𝄐0 #
郑贵妃拿根木棒行刺,酿成明朝两大疑案 都说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其实遍翻史册,您不难发现,历朝历代身居后宮的女人们,从来都不是忍气吞声的受气包,为了各自不同的权欲追求,一旦她们发出声来,往往搅动朝野,甚至改变历史。而那些能够在危机四伏、步步惊心的皇宫内院站稳脚跟的后妃们,仅靠美颜姿色是绝对不够的,从汉朝吕雉、北齐胡太后、唐朝武媚娘、韦氏,到,无一不靠非凡的智慧与强有力的政治手腕而有所作为的。但 ◶2025-09-11 18:05:12 𝄐0 #郑贵妃#明朝
张居正跟王世贞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恩怨 嘉靖二十六年(1547),恰逢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之年。当时的科举考试,既是对参考者多年苦读的文化水平考试,也是统治者选拔治国之臣的重要途径,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高考、研究生再加上公务员考试的混合体,录取比例之低更是令人咂舌。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理想人生,通常有两个方向,或是经天纬地,成为治国安邦的良臣;或是蜚声文坛,留下传诵千古的文章。张居正和王世贞作为践行这 ◶2025-09-11 17:49:02 𝄐0 #王世贞#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