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宁有多惨?当一辈子官,就被罚了一辈子俸禄 1820年嘉庆帝驾崩,按照雍正元年建立的“秘密立储”制度,大臣们开始在“正大光明”匾后面找诏书,可是大臣们找不到,这下可把满朝文武急坏了,只得从嘉庆帝的诸皇子中选拔一位作为皇帝,候选人分别是,长子绵宁(),次子子绵恺,三子绵忻。这里要说明的是次子和三子都是嘉庆帝的皇后钮祜禄氏所生,大臣们此时又让皇后做出决断,结果已经很显然了,肯定是次子和三子里二选一当皇 ◶2025-06-12 13:17:58 𝄐0 #绵宁#清朝
揭秘宋代人传统节日娱乐 古人都有什么节日呢 宋朝人的娱乐生活有哪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人精神生活非常充实,或许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剧增,使人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物力去充实精神生活,因此宋代的节日娱乐翻新出奇,即便是传统的节日,在宋代其欢乐情景令人陶醉。除传统的节日外,大伙知道吗宋代还多出一些节日,主要有圣节,即以宋代帝王及皇后的 ◶2025-06-12 12:54:11 𝄐0 #宋朝#节目
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 除了刘伯温外为何无人敢动 在《出师表》中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天下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方能够建立蜀国江山。诸葛亮是民间的传奇人物,更是蜀国的功臣,此人精通计谋策略。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墓上大树尤为离奇。诸葛亮墓即武侯墓,位于陕西勉县定 ◶2025-06-12 12:38:47 𝄐0 #诸葛亮#蜀国
称帝后的吴三桂时如何定国号的?为何为“周”?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今天历史记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朝下令撤藩。在此背景下,吴三桂自称周王、天下水陆大元帅,并且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自身势力走向衰落之际,吴三桂 ◶2025-06-12 12:10:06 𝄐0 #
吴国的开创者,三次退让成就了周朝! 中国古代有十多个朝代,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长达数百年,有的仅有十多年,其中周朝最久,长达近八百年。周朝是如何建立的?这个问题并不难,离不开两大主因,一是周文王的励精图治,二是的荒淫征敛。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周文王,更不会有周朝,此人便是吴太伯。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相比两个哥哥,季历贤能有才,深 ◶2025-06-12 11:54:59 𝄐0 #周朝#吴太伯
三国正史上的马超,一个不折不扣的逆子恶人 三国正史上的是什么样子。下面历史记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被网友送了一个诙谐绰号——罗灌水。这个绰号戏谑的成分居多,对罗贯中先生倒是没有太多不敬之意,因为“灌水”是小说家必备的技能,就像讲评书的遗言,包青天包大人喝茶、书僮包兴倒茶,也能说上十分钟,气得台下观 ◶2025-06-12 11:37:39 𝄐0 #
输籍定样是什么时候开始推行的?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史料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世族地主还隐庇着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其二,不少农民为了逃避政府繁重的赋税徭役,或在法定服役年龄上弄虚作假,或者干脆隐瞒户口。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隋代中央集权的基础,使政府正常的赋税徭役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使均田制很难在隋有效统治地区内认真付诸实施。在这样的形势下,隋文帝多次派遣大使“检括”户口。为了不使这种“检括”户口流于形 ◶2025-06-12 11:21:54 𝄐0 #输籍定样#隋朝
三国时期关羽手下都有哪些优秀将领?他们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关羽成为众多英雄中人气指数最高的一位,下面由历史记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在刘备进入益州,和刘璋展开大战的时候,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 ◶2025-06-12 11:09:24 𝄐0 #关羽#三国
晋献公实力不差,却无法撼动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在管仲和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的霸主地位自然变成了明日黄花,那么,谁有能力和资格,接替齐国成为春秋的霸主呢?应该说这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国君,最典型的,也是最让后世嘲讽的当然是宋襄公,但是,真正得到公认的,则是晋文公,最为重要的是,晋国的霸业和齐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齐桓公死后,齐国不再称霸,但晋文公死后,晋国依旧是中原最强大的诸侯国,知道春秋末期,战国初 ◶2025-06-12 10:41:14 𝄐0 #晋献公#春秋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讨厌儒生?又是谁让汉高祖喜欢上儒生 少年起就不爱学习,且“好酒及色”。是故对身边的学霸,他是相当地讨厌。发展到后来,凡书生学人,在他眼里都迂腐无能、不屑一顾。刘邦首先看不惯儒生的打扮,尤其他们头上那顶帽子,还酸溜溜称作“儒冠”。据他手下的一个骑兵透露,刘邦但凡见到戴着儒冠的书生,上去就一把揪下人家的帽子,丢在地上往里边撒尿。做泗水亭长时,邦哥为了与酸腐的儒生区别,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专门 ◶2025-06-12 10:17:57 𝄐0 #刘邦#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