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时如何保全自己?霍光与郭子仪是典型的正面教材 单论名气和功绩,霍光与郭子仪不相上下,两人作为汉、唐时期的中兴名臣,都对各自效力的朝廷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古代对于男子的评价往往要考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方面,霍光在其它三个方面或许不输于郭子仪,但是,在“齐家”这一方面却几乎完败。霍光原本是汉武帝身边的老臣,跟随汉武帝将近三十年,出则牵马奉车,入则伺候左右,为官数十年,一直小心谨慎,深得汉武帝 ◶2024-09-15 12:00:48 𝄐0 #郭子仪#唐朝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易守难攻的城市是哪座?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易守难攻的城市是哪座?晋阳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古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城池周围占地约四十里地,东西长大约十二里,南北长大约八里,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古代的时候,汾河从晋阳经过,以西边的城池为中心,东边的和中间的城市为辅,它们一起构成了晋阳这座巨大的城池。晋阳的西城里有 ◶2024-09-15 11:34:41 𝄐0 #
皇帝为什么叫“九五之尊”?不叫“九九之尊”或者其他?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被称作九五之尊,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并且在当时只能是皇帝一个人能够拥有这样的称号,那么九五之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能是其他数字?我们先将两个数字拆分开来看,九这个数字,是阳数(奇数)的最大数,在先民的思想之中,代表着“极限”。我们有十个手指,十是一个整数,是极端。那么“九”这个临界值就被衍生为“无限”,有至尊之意。在我们先民的用词之中 ◶2024-09-15 11:04:56 𝄐0 #明朝
解缙曾差点被处死,行刑前写一首诗立马免罪 洪武二年(1369年),解缙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解缙从小聪明过人,被人们誉为神童。解缙在襁褓之中时,其母就读诗给他听;5岁时,他在听了一遍张打油的诗后便能背诵:山河一笼统,门外看雪景。俩狗抢骨头,咬架真凶猛。瑞雪兆丰年,片片如潮涌。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7岁时,解缙便能写文章了,10岁时解缙一天要背诵千言文章,而且背过的文章都 ◶2024-09-15 10:37:27 𝄐0 #解缙#明朝
在古代,男子为什么都喜欢娶十四五岁的女子? 很多人认为,古代的婚姻非常的讲究、死板,什么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一直束缚着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甚至,连国家也因为想得到和平,从而选择把皇室中的公主远嫁到其他的国家和亲。虽然有一些好的例子,比如年仅16岁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联姻,确实也一度成为了佳话,但是这毕竟是极少数的案例。那么在古代婚姻就真的没有任何的自由吗?为什么古代人结婚年龄都这么早?其实在古代, ◶2024-09-15 10:18:21 𝄐0 #男子#宋朝
大太监冯保是什么人?张居正推行新政跟他有什么关系? 没有冯保就没有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明朝的太监确实牛,不过大多名声不太好。冯保虽然也留下了不少恶名,但总的来说,他是明朝难得的政治家,万历新政的推行,冯保是幕后功臣。所以,冯保是张居正的政治盟友。明朝的权力结构与冯保的地位明朝的权力中枢是内阁,内阁有首辅、次辅等三五位大臣组成。朝廷的所有奏章由内阁审阅,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提交给皇帝,由皇帝裁 ◶2024-09-15 09:50:37 𝄐0 #明朝#冯保#张居正
晚明76岁老将孙承宗,最终全家战死 孙承宗大器晚成,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时,已经42岁,才算正式步入政坛。在殿试中,他得到第二名,俗称“榜眼”。如今,在他的老家,河北高阳,当地人仍以“孙榜眼”来称呼这名晚明英雄。他是文官出身,但后来以武将闻名,被史学家誉为明代仅有的三位能够出将入相的人物之一(另外两人是徐达与杨一清)。这与他早年十分注重研读兵法有关。进入官场以前,他趁着赴大同任 ◶2024-09-15 09:35:08 𝄐0 #孙承宗#明朝
夜半惊魂 关于汪精卫越南河内被刺杀案疑云 1938年12月,国民党二号人物率家人随从,从当时国民政府所在的重庆出走,经昆明辗转来到越南河内。在河内却发生了被刺杀的疑案,这到底是真是假,且来看个究竟。 在时任日本首相的近卫文麿发布第三次对华政策声明,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条件之后,汪精卫于12 ◶2024-09-15 09:10:21 𝄐0 #民国#谍案#汪精卫
揭秘:为什么万历皇帝要解除戚继光的兵权?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怀抱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凌云壮志,横扫东南12载,独镇蓟州16年,指挥着纪律严明、战无不胜的戚家军,保家卫国,抵抗侵略,是大明王朝真正的万里长城。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中,戚继光先后80多次同倭寇浴血奋战,鲜有败绩。先后取得了台州、福建、兴化、仙游等大捷,痛歼来犯的倭寇匪患,守护着沿海百姓的安宁,换来了大明 ◶2024-09-15 08:51:40 𝄐0 #戚继光#明朝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才导致靖难之役 朱允炆和朱棣到底谁做错了 建文帝是没有错的,自古以来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另外建文帝虽然削藩太过着急致使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但建文帝身边的臣子也并非佞臣只不过也是为了大明基业而已。可以说建文帝削藩没有错,朱棣为了自保发动靖难之役也没有错,错在削藩的方法。其实朱棣能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早在朱元璋时期已经埋下了伏笔,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为了让朱允炆稳固皇权大 ◶2024-09-15 08:36:26 𝄐0 #建文帝#朱棣#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