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白起为何不愿出战?客观分析战况反被赐死! 白起为何不愿出战?客观分析战况反被赐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事实已经证明,白起的理由并没有说服秦昭襄王,反而引起了他的反感,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原因:一、白起为什么不愿意出征?第二次围攻邯郸,秦昭襄王先是拜为将,战事不顺后,又换上了王龁,结果再次吃瘪,不得已的情况下,秦王决定让白起出征。白起以身体不适为借口,说出了三条秦军必败理由:1、邯郸城 ◶2024-06-20 12:48:38 𝄐0 #战国#白起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世人皆知乐不思蜀,却不知后面还有一句 蜀汉,是一位让许多人深感无可奈何的后主。他并非昏庸无道,但蜀汉却仍在他的统领下穷途末路。刘备驾崩后,诸多人都在心疼,既要带着蜀军北伐,又要协助“扶不起的阿斗”,可谓是为蜀国燃尽了生命中最后的火光。而蜀汉危难之时,刘禅的行为更加令人目瞪口呆。穷途之际,刘禅无才也罢,就连尊严也被人践踏无余,他直接选择了投降,迁至洛阳城,还被封为了“安乐公”。该封号真当名副其 ◶2024-06-20 12:29:48 𝄐0 #刘禅#三国
汉中之战后,曹操设立的“讨蜀护军”到底是做什么的?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其中,就和曹操来说,可谓一生之敌。在赤壁之战中,刘备联合孙权击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而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和曹操又爆发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2024-06-20 12:13:45 𝄐0 #三国#曹真
唐初名将杜伏威,在战场上无人敢用箭射他 古代打仗,弓箭是十分有效的远程攻击武器,在战场上屡见不鲜,古代有很多人都是被弓箭射死,像三国时期的庞统就是被乱箭射死,元末明初的陈友谅也是被流矢射死等等,所以不要小瞧弓箭在古代发挥的作用。但是,在唐朝,有一位将军,此人在战场上,敌军根本不敢用弓箭射他,甚至是避而远之,此人就是唐初名将杜伏威,他不仅仅是名将,他还是当时的一方霸主,拥有十万,拥有自己的地盘。 ◶2024-06-20 12:03:03 𝄐0 #杜伏威#唐朝
唐朝建立后的第一场战争,揭秘浅水原之战的经过与结果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对于浅水原之战来说,是唐朝建立后的第一场大战,所以,这场战役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唐朝的发展。此役,唐朝一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在浅水原之战中 ◶2024-06-20 11:42:42 𝄐0 #古代#唐朝
攻下汉中后,坐镇汉中的为何不是赵云? 今天历史记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219年,在汉中之战中战胜了曹操,就此夺得了汉中,让益州的安全有了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当时汉中是益州的咽喉之地,十分重要,必须派出一位让刘备放心的将领坐镇,在这个时候,刘备以外的提拔了魏延做汉中太守,并将魏 ◶2024-06-20 11:29:56 𝄐0 #赵云
楚昭王朱桢是什么人?明朝南方最壕的一位亲王 大家好,说起楚昭王朱桢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武昌,在明代是湖广一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明朝初年,武昌城内只有都司、布政司和按察司这三司衙门。从明英宗正统朝开始,朝廷陆续设置湖广巡抚、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等官职。武昌城内除了原有的三司衙门以外,既有地位更高的巡抚衙门、总督衙门,还有武昌府和江 ◶2024-06-20 11:09:13 𝄐0 #
司马炽:司马炎第二十五子,生不逢时的好皇帝 ,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也是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司马炎有25个儿子,司马炽是最小的。西晋王朝,外戚、诸王政权之事乱而多。到了公元304年,司马炎的25个儿子因为政权互相残杀,就只剩下了4个,司马炽便是之一。公元306年,司马炽被扶持即位,即晋怀帝,改年号为“永嘉”。他人品端正,学识渊博,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皇帝。但是再多的才华碰上个摇摇欲坠的乱世, ◶2024-06-20 10:54:58 𝄐0 #司马炽#晋朝
揭秘:卫青到底是不是走后门才被汉武帝重用的? 提到卫青很多人会想到“外戚”、想到“裙带关系”。好像某个有点儿能力的低贱少年、凭着姐姐受宠、皇帝爱屋及乌。于是砸钱砸人,给他加官进爵、给他几十万人让他出去打仗。于是由于手握资源,所以少年打仗赢了,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将军”。卫青究竟是不是靠卫子夫,即卫皇后才得以成为一代名将,再靠自己的老婆平阳公主步步高升的呢?卫青的出身,卫青,字仲青,非婚生。他的母 ◶2024-06-20 10:44:19 𝄐0 #卫青#汉朝
战国时期多国合纵,为何对齐国有用对秦国却没用呢? 合纵 合纵或合从,合众弱以攻一强,中国春秋时期及战国时期的外交及军事策略,是南北纵向诸个国家合作,抵挡西边秦国的东向发展。战略上即使倡议诸国组成被动的联合防御阵线,依然不是长远有效的方式。同时各国间存在着历史的矛盾,携手联手防御简直是空谈。合纵最主要的战略创新则是从联合抗秦,提升到合作攻秦灭秦。 根据《史记 ◶2024-06-20 10:15:25 𝄐0 #战国#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