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秦国收容的人才们!秦国虽小却最能容人! 秦国偏处西方,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小,不被中原各国看重。大都认为秦人多诈,好奸谋,恩威并施,成大事不拘小节。秦国人甘茂谋事如神,受秦王之命伐韩,料定秦王会因久战无功,轻信人言,召回自己,使前功尽弃,特意与秦王定约,以坚秦王之心,最终大获全胜而归。任大事者,需有长远规划,非为一时之利所弊。张仪、范雎之辈只有在秦国会得到重用,玩弄权术的大臣在其他六国不太吃香。秦 ◶2024-09-11 00:54:41 𝄐0 #春秋战国#范睢#张仪#李斯
钩戈夫人怀胎14月才生下孩子,这位“钩戈夫人”的一生都是谜 据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在狩猎,经过一个村庄时,发现天有异象,经过方士查探一番,说这个地方有一位奇女子,汉武帝就派人去寻找,果真找到了这位女子赵氏,只见她美若天仙,超凡脱俗,但是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赵氏的手始终都是紧握不能展开的,据当地人说她从出生就是如此,然而当赵氏见到汉武帝后,奇迹发生了,赵氏的小手经过汉武帝轻轻一掰便展开了,只见手中握着一个玉钩,如此 ◶2024-09-11 00:42:21 𝄐0 #钩戈
朱标:朱元璋长子,为何三十七岁英年早逝?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登基即位的同时,朱元璋册封自己的长子朱标为。洪武三年(1370年)春,朱元璋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其余得封侯、伯等爵位者近百人,都赐予誓书铁券,允其世袭。然而仅仅二十年后,这些曾经追随朱元璋征战天下的功臣宿将们,开始一个个的被送上断头台,从此拉开了洪 ◶2024-09-11 00:25:56 𝄐0 #朱标#明朝#朱元璋
佘太君为什么能活一百多岁?她有什么长寿秘诀吗? 佘太君不同于历史传说中的杨门女将。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人。佘太君原名赛华,出生于晚唐清泰年间,名为泰军,西京大同,后来封号太君。后汉乾佑二年嫁给杨继业为妻。佘太君在宋大中襄樊府三世去世,享年77岁。佘太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 》中记载:折太君,杨业妻的妻子。也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评书的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佘太君 ◶2024-09-11 00:11:58 𝄐0 #佘太君#宋朝
郑成功的身世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一个日本母亲? 郑成功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在明末清初的东南沿海坚持抗清,一生致力于恢复明朝,并且将台湾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但是很多人都了解,我们的民族英雄出生于日本,而且他的母亲是一位日本女人,而他的父亲是一位如假包换的中国人,那为什么他爹会娶一个日本女人呢?这要从他爹的风流债开始算起。郑成功的父亲名叫,在明末任福建总兵,后来在南明隆武朝官居高位,是隆武朝的实权人物 ◶2024-09-10 23:44:34 𝄐0 #郑成功#明朝
历史上妲己真实下场是怎样的?嫁给周公姬旦被抛弃 妲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尤其被《封神演义》一顿骚操作,其“狐狸精祸国殃民”的标签算是贴上了。其实这都是小说家言,历史上真正的妲己并非迷惑纣王败坏殷商大好江山的祸水,而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三国志/孔融传》记载,袁绍的儿媳妇甄宓美貌娇艳,惹得曹操父子口水流下三千尺,等到曹操兴冲冲进入冀州,让人去取甄宓,下人报告,早被曹丕捷足先登了。曹操心中那叫一个气,但是干 ◶2024-09-10 23:19:34 𝄐0 #妲己#商纣王#商朝
《人世间》周秉义临死前说了什么 遗言是什么意思 周秉义是周家的大儿子,也是周家最有出息的一个人。军工厂在他手里起死回生,光子片也在他的推动下顺利拆迁。他的仕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退休之前饱受诬陷,最终也没有再进一步,在副市长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原著中周秉义在死前留下三句遗言,看似交待得那么完美,但依然掩盖不住他的缺陷。 周秉义的“完美人生” 作为一个穷人 ◶2024-09-10 23:00:04 𝄐0 #
抗战空军头号杀手 著名飞行员柳哲生简介 柳哲生(1914—1991),出生于河北保定,1933年入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随后改入意大利顾问指导的南昌飞行学校,再后来在美国顾问要求下,将这些训练生改入杭州的中央航空学校。1936年从中央航空学校第五期毕业,入四大队服役,使用战机Hawk-III。1937年抗战爆发,四大队于8月14日进驻杭州拦截日机。当天下午的空战中,柳哲生协同21中队中队长李桂丹 ◶2024-09-10 22:49:07 𝄐0 #抗日战争
欧洲鞑靼人为什么不是蒙古人?现在鞑靼人都去哪里了 “鞑靼”最初是蒙古高原东部一个部族的名称,后因其打败草原霸主回鹘,“鞑靼”一词就成了北方的统称,包括后来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也被称为“黑鞑靼”。自清军入主中原后,“鞑靼”这个带有显著民族歧视的词汇就在中国绝迹了,然而在遥远的欧洲,它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铁木真打败了塔塔儿部,也就是鞑靼,逐渐统一了蒙古后,鞑靼人就成了蒙古人的一部分。蒙古西征时,他们也跟 ◶2024-09-10 22:38:19 𝄐0 #鞑靼#蒙古
皇帝临终前让弟弟做摄政王,9年后被赐死 臣子功高震主,历来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们心头的一根刺。那些懂得明哲保身的人,知道急流勇退,或许能够得到善终,比如秦朝的王翦,汉时的张良,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惊艳的一笔,结局也堪称完美。不过,帝王之心莫测高深,不是所有懂得进退的人,都有好的结局。公元499年3月,北魏一代明君孝文帝元宏病重,弥留之际,他召来彭城王元勰商议托孤之事。在元宏心目中,元勰是他最为信任 ◶2024-09-10 22:23:14 𝄐0 #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