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的行情是怎么水涨船高的?华阳夫人为什么要收他作义子? 上次说到,异人与赵姬生下了一个儿子,名为“赵政”。春秋战国时期,姓和氏是两码事。异人的儿子自然是嬴姓,由于在赵国出生,便为赵氏,因此可以称为赵政,当然也可以称为赢政。吕不韦告辞之后,陪同来访的阳泉君留了下来。阳泉君对华阳夫人说:“姐姐不如将异人收为义子吧!”这个提议有点突儿,因为从法律上讲,华阳夫人就是异人的母亲,这是毫不含糊的。既然是这种关系,又何必画 ◶2024-08-05 23:49:49 𝄐0 #战国#异人
为何李秀成30万大军打不过3万湘军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为何李秀成30万大军打不过3万湘军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太平天国是清末出现的一支农民起义的军队,战斗力强悍,士兵数量众多。然而太平天国的最后一场战役,李秀成带领30万大军对抗3万湘军,结果却被小小的湘军被打败,这是为什么呢?清末曾国荃领导的一只湘军抵达了天京附近的雨花台,想要进攻太平天国,洪秀全下 ◶2024-08-05 23:34:02 𝄐0 #太平天国#李秀成
著名学家 西夏文字的主要创制者野利仁荣简介 野利仁荣( ?~1042),西夏大臣、学者,西夏文字的主要创制者,党项族野利部人。野利仁荣一生的重要贡献,就是遵照的意见,仿照汉字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即西夏文。被西夏仁宗李仁孝追封为广惠王。他学识渊博,精通历史,在西夏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译成西夏文,为推广西夏文字,发展西夏文化做出很大贡献。生平简介野利 ◶2024-08-05 23:10:34 𝄐0 #宋朝#西夏
侯巧文是什么人?侯巧文进宫之后经历了什么? 古往今来人们对皇帝的后宫的无限遐想基本上都停留在“三千佳丽,美女云集”上面,由此可见古代皇宫之中的女人到底有多少。但是,纵然有后宫佳丽三千,单单只有一个皇上,如何能够等来皇帝陛下的一夜临幸呢?上下前年,又有多少女子就是在这种冷清的后宫之中幽怨度日的呢?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这位才女,让我们走进她悲惨且短暂的一生。她可能只是这些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是滚滚洪流中 ◶2024-08-05 22:52:17 𝄐0 #隋朝#侯巧文
白江口之战中,为何唐朝能够大胜日本呢? 公元663年,倭军与唐军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此役,倭军损失上千或溺死,或被斩杀,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而白江口之战是中日第一次战争,当时中国处于唐朝时期,日本叫 ◶2024-08-05 22:23:40 𝄐0 #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那么刘备是如何成为三国君主的? ,字玄德,生于公元161年,卒于公元223年,涿郡涿县人,是三国蜀汉政权的开创者。早年因实力原因,与诸侯争夺战中屡战屡败,但他百折不饶,仁而有义,坚持以德服人,广纳贤才,于赤壁之战后夺得荆州、益州,开创了蜀汉政权;于汉中之战中大败曹操后进位汉中王。后关羽在荆州遇害,刘备发动不敌病死白帝城。当时人称刘备为“雄姿杰 ◶2024-08-05 21:56:56 𝄐0 #
南北朝的湘州之战是怎么样的?贺若敦如何带领三千将士逃生? 今天历史记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湘州之战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父亲为名将,儿子同为名将的人有很多,王翦、王贲是一对,周勃、周亚夫是一对,岳飞、岳云也算一对。当然除了这些必然还有其他人,只不过比起这些人,名气差了些。古代的父子名将,大多是父亲的名气高于儿子,然而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一位北周名将 ◶2024-08-05 21:34:36 𝄐0 #
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引起印巴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各种宗教和党派利益冲突,印巴两国发生了三次战争。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克什米尔丧失独立,巴基斯坦占据其五分之二,印度则是五分之三,东巴脱离了巴基斯坦,独立后建国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战争主要是两国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争夺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战火总共延续了15个月。第一次战争,印度稍占上风,双方阵亡士兵共达1500名,但克 ◶2024-08-05 21:06:09 𝄐0 #印度#巴基斯坦
罗士信为什么进不了凌烟阁?比排在末位的秦琼还委屈 忠义无双万人敌秦琼秦叔宝,在首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叨陪末座,让很多人愤愤不平:程咬金跟李世民做了亲家,排名靠前有情可原,秦琼的手下败将尉迟敬德居然排得更靠前,就连食邑也比秦琼多六百户,而秦琼受封上柱国、翼国公的时候,尉迟敬德还刚刚投降被屈突通等人怀疑甚至关押呢。但是您要以为秦琼是最委屈的,那似乎又错了,毕竟秦琼还进了凌烟阁,而勇猛不下于秦琼、同样早早就受 ◶2024-08-05 20:42:42 𝄐0 #罗士信#隋朝
“不到黄泉不相见”有什么典故?一母二子的政权搏杀! “不到黄泉不相见”有什么典故?一母二子的政权搏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现代的生活中,如果两个人发生矛盾闹绝交,往往会说“老死不相往来”,或者“不到黄泉不相见”。前一句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后一句会有些迷惑,“不到黄泉不相见”到底是什么典故呢?它是发生在春秋初期的一段历史,一母二子为郑国政权相互搏杀。《左传》有记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春 ◶2024-08-05 20:30:47 𝄐0 #春秋#郑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