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护肤 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 诗云:“中使某乙至,奉宣圣旨,赐臣紫雪、红雪、面脂、口脂各一盒,澡豆一袋”云云。这首诗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冬,刘禹锡刚刚上任监察御史为上司御史中丞李汶作,说的是皇上对大臣关怀备至,新年将至,发了福利,其中福利有护肤品,其中就有洗涤用的“澡豆”。 澡豆是古人用多种药物香料磨制而成的去污润肤用品, ◶2025-01-27 00:31:36 𝄐0 #古代生活#古代女子
此人原本是隋炀帝的侍卫,因脸太黑被赶出宫廷,率兵差点灭掉隋朝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皇帝,他们大部分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其中能常常被后世提起的,一部分是开创了一个王朝,取得过重大功绩的人,一部分是如何毁灭一个王朝的人。后一部分人被后世提起,一般是为了告诫子孙,引以为戒。被后世人提起的次数很多,隋朝在他的手中仅传两世就走到了尽头。有人说他奢华享受,穷兵黩武,让父亲的基业毁于一旦。但是后世也有不少的人为他平反,其 ◶2025-01-27 00:04:02 𝄐0 #隋炀帝#隋朝
李治为什么会如此痴迷武则天?其实与爱情无关,政治上的需求 很多人都会为唐高宗李治痴迷於武则天而感觉到诧异,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且在名义上又是李治的庶母。即便是钟情於武氏,也没有必要为之“废后立武”。后来的李隆基对杨玉环那般地宠爱,也没有将之立为皇后。那李治为何不顾群臣们的激烈反对,非要立武则天为皇后呢?从早期的宠冠后宫,到后来李治对韩国夫人(武则天的姐姐)及魏国夫人(武则天的外甥女)的宠辛。都足以说明李治对武则 ◶2025-01-26 23:40:01 𝄐0 #李治#唐朝
辽朝为什么3次征伐漠北?原因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疆域辽阔,我们应该感谢老祖宗的开疆拓土。虽然有些地区已成国外,但历史无法改变曾是我们领土记载。从历史记载看,清朝是一个为我国疆域做出贡献的王朝,但清朝也是在历代王朝基础上拓展。还有一个王朝为中国疆域做出过贡献,这个王朝就是辽朝。辽朝自耶律阿保机立朝以来,自始至终都不承认自己是夷,他们以“中国人”自居,对南边北宋也以“南朝”称呼。辽朝在发展中,其 ◶2025-01-26 23:21:53 𝄐0 #征伐漠北#宋朝
南北朝人士:刘桃枝的生平事迹简介 生卒年不详,东魏、北齐人士,曾侍奉高欢,高澄,高洋,高演,高湛,高纬等北齐历代君王,被誉为"北齐第一御用杀手",北齐灭亡后不知所踪。"文襄时,有吴士,双盲,妙于声。文襄历试之,闻刘桃枝声曰:"有所系属,然当大富贵。王侯将相,多死其手。譬如鹰犬,为人所使。"闻赵道德声曰:"亦系属人,富贵翕赫,不及 ◶2025-01-26 22:52:39 𝄐0 #刘桃枝#南北朝
阮小七为什么要阻止宋江招安?原因是什么 说,就不能不说招安。总有人认为,宋江招安是错的,他只是为了做官,所以拉着众兄弟招安,结果大家都被他害死了。这是典型的结果论,宋江如果不招安,对朝廷官兵或许能挡得了一时,但时间久了还是会被打败。因为,即便宋江等人不用担心粮草问题,也要担心好汉们年龄问题。大聚义时,宋江、林冲、鲁智深等人均已40岁开外,卢俊义、关胜等人也已经超过33岁。当他们老去时,就不能再 ◶2025-01-26 22:35:58 𝄐0 #阮小七#宋朝
隋唐十八好汉,竟只有三个是真实存在的,其他全是虚构? 《说唐演义全传》中,有十八好汉,但书中详细说明的,也只有十三条好汉,分别是第一李元霸,第二,第三裴元庆,第四雄阔海,第五伍云召,第六伍天锡,第七罗成,第八杨林,第九魏文通,第十尚师徒,第十一新文礼,第十五秦琼,第十八单雄信。而这十三条好汉,在正史中真正存在的,也只有三个,个个都是骁勇善战,忠肝义胆。 单雄信正史中的单雄信并没有《说唐》中的那么传奇,既没 ◶2025-01-26 22:25:51 𝄐0 #隋唐
明朝的都司卫所是什么机构?主要负责什么? 都司卫所是洪武初年建立的一种军事机构,原名都司、行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行都指挥使司(简称行都司),到宣德年间逐渐固定下来。明朝在全国共有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在全国十三个布政使司(即行省)都设有一个都司,其军事长官备称为都指挥使,与行省政治长官布政使同驻一城。山东都司治济南府,浙江都司治杭州府,江西都司治南昌府 ◶2025-01-26 22:00:02 𝄐0 #明朝
佟佳氏有多风光?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皇贵妃 对于咸丰皇帝的后妃,后人熟悉的只是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和美丽动人的丽妃,咸丰皇帝有一位妃子虽然在历史上寂寂无名,却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她就是咸丰皇帝的祺嫔佟佳氏。祺嫔佟佳氏的出身好,她是满洲镶黄旗人,一等侍卫裕祥之女。别小看了侍卫,宰相家奴七品官,在皇帝面前混个脸熟的人更比别人有面子,和珅就是侍卫出身。所以祺嫔佟佳氏没有通过八旗选秀进入皇宫,而是直 ◶2025-01-26 21:35:29 𝄐0 #佟佳氏#清朝
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留下当时考试试卷,让现代人自愧不如 在古代,是通过科举,来决定这个人的水平有多高,在当时这种制度,对于一般人来说,是相对公平的,当时就算是平民也可以参加科举,在过去的一千年里面,科举这种制度也一直被重用,就在过去的这一千年的历史当中,考上状元的一共是638位,可见当时的状元有多么难考。刘春霖是中国最后一个考上状元之人,就连当时的慈禧太后,都是亲自钦点他为状元,从这个上面来看,就知道当时刘春 ◶2025-01-26 21:19:31 𝄐0 #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