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深得沐英帮助,称帝后却让人家改姓 在古代能够被皇帝赐姓似乎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影视剧中对于皇帝的赐姓也表现的是皇恩浩荡,被赐姓的人也是乐意地接受赏赐,将自己的姓改掉,虽然是世世代代习惯的姓,可怎么能比得上皇帝御赐的姓呢?更何况这姓其实是与权力富贵挂钩着呢。不过赐姓也是分好坏的,上述所处的一般是赐予国姓,或者是王公贵族的姓,,但另一种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坏的姓则是带着侮辱性的,在这里就不多 ◶2025-06-18 00:58:22 𝄐0 #沐英#明朝#朱元璋
古代尚书到底是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记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兵部尚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古代的“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导言 尚书在秦汉时是少府的属官,初名尚书台,三国时代,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的总汇。西魏、北周废尚书省。后又恢复尚书省,高颎任尚书左仆射,成为最高行政首长,自此尚书省成为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 ◶2025-06-18 00:47:42 𝄐0 #
赤壁之战的功臣是谁 是周瑜还是孔明 赤壁之战是改变命运的一场重要之战,正史中周瑜火烧连船、击败曹操,继而三分天下。不过今天说一下演义小说,那赤壁一战当然就是孔明表演的地方了。一、孔明的作用首先,孔明力主联吴抗曹,在江东舌战群雄,把主和派击下,而且还清楚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加强了孙权的决心。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这是周瑜和鲁肃做不到的。 ◶2025-06-17 23:14:36 𝄐0 #赤壁之战#三国
广西出土明代古墓,竟发现一块瑞士手表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很多人们认为不可思议的东西确确实实地在人们的身边发生了,因此引来了无数人的惊呼。对于中国人而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注定了会有更多奇怪的事情的发生,而在这些奇怪的事情之中,考古发现又成为人们最为惊叹的事情。据说在广西曾经发掘出一座明代古墓,在墓中出土了一块戒指,上面还刻着瑞士英文字母。对于这件事情,专家还称:“这是真的”。那么 ◶2025-06-17 20:59:47 𝄐0 #明朝
曾国藩为什么说打捻军他不行,要李鸿章上? 攻陷天京后,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至此朝廷在江南一带的心腹大患被彻底解除,然而在北方,一股强大的反叛势力正在崛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此,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府屁股还没坐热,朝廷便派给他一个大活——北上剿捻。说起捻军,不得不说他的“创始人”张乐行,张乐行是安徽涡阳县人,家中略有薄产,而且一向乐善好施,结交了一大批江湖豪杰,后来家财散尽做了盐贩子,聚集起了一批 ◶2025-06-17 19:31:22 𝄐0 #捻军#清朝
古代是从什么时候设立史官的 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职业呢 古代为什么会设史官,从何时开始的?今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古代为什么会设史官这个岗位?而清代以后近现代却没有了这个岗位?古代又是从何时开始有这个岗位的呢?下面我就来解析下这个问题。在黄帝时期就有史官了。沮诵、仓颉就是史官。《说文解字》:“史,记事也。”史,是记事,坚持公正直笔。就是要如实地记录,不得偏私。而且古时规定君王不许观看当朝史书。据史料明确记载,《 ◶2025-06-17 17:07:32 𝄐0 #古代#史官
李显放任后宫执掌政权,最后死在妻女手中 唐朝的皇帝李显是一个不太合格的皇帝,他为政期间根本对权力提不起兴趣,反倒是让自己的妻女掌握住了很多的帝王权,他自己整天沉浸在酒色之中。这个时候其实很多的事情都是他的妻子和女儿在处理,朝内外只知道有皇上,却不知道很多决定都是由皇后和公主下达,甚至包括官员的任命。所以整个朝廷的大臣劝谏他防备下一个武则天的出现,他一点都不在意,直到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才让他警醒 ◶2025-06-17 16:32:59 𝄐0 #李显#唐朝
清朝知县都是“空降兵”,刚上任怎么开展工作?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一个令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那就是仅仅用很小规模的官员编制,就能实现对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帝国进行统治。即便到了十九世纪,西方许多国家都已经迈入了工业化进程,但在行政制度方面,却还远不及作为农业帝国的清朝。为了说明这一点,今天夜读史书就以清朝最基层行政单位为例,来跟大家聊聊基层地方长官知县是如何在陌生地方开展治理工作的?一个官员得到朝 ◶2025-06-17 16:18:11 𝄐0 #清朝#乾隆
李林甫死后,他的子孙受到了什么惩罚? 李林甫死后,他的子孙受到了什么惩罚?下面历史记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唐朝奸相李林甫出身宗室,因攀结、高力士得以出任宰相,并在这个位子上坐了19年时间。李林甫对上邀宠固位,对下则排斥良善、蔽塞言路,导致纲纪紊乱、朝政混乱。更要命的是,李林甫还大力提拔胡人掌兵,致使安禄山尾大难掉,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 ◶2025-06-17 16:05:11 𝄐0 #
曾国藩为官初期的 心酸往事:京城当官穷得没钱过年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春节,30岁的一个人在京城,孤苦伶仃。他在给父母的家书中不无心酸地写道: “男今年过年,除用去会馆房租六十千外,又借银五十两。前日冀望外间或有炭资之赠,今冬乃绝无此项。闻今年家中可尽完旧债,是男在外有负累,而家无负累,此最可喜之事。” 这里的“男”,当然指的是曾国藩本人。当年冬天,曾国藩原本指望外地官员送点“炭敬”之类 ◶2025-06-17 15:34:07 𝄐0 #清朝#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