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清末四大奇案之杨月楼案 清朝末年同治光绪年间,在上海有一个京剧团丹桂园。在丹桂园有许多在当时影响非常大的京剧名角,其中杨月楼尤其引人注目,他饰演京剧武生,演技非常高,人又长得非常英俊,无数男女为之倾倒,每当有他演出,剧院场场爆满。为了看他的演出,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上海。甚至当时的慈禧太后都经常让她到宫廷里演出,可见杨月楼在当时非常了得,被称为“同光十三绝”之一。才貌双绝使杨月楼 ◶2024-11-02 14:07:10 𝄐0 #杨月楼#清朝
朱元璋为什么将徐达放在龙床上的 徐达是怎么躲过这次危机的 朱元璋为什么将徐达放在龙床上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徐达,朱元璋的老乡,从小的玩伴、铁哥们,比朱元璋小4岁。朱元璋口里的“万里长城”。徐达也是老农民出身,从小能吃苦,会武功,22岁时扔下锄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成为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在大败陈友谅的第二年(1364年),他被朱元璋任命为左相国,接着灭 ◶2024-11-02 13:42:35 𝄐0 #朱元璋#徐达
“后唐的皇帝也姓李,是唐朝皇族的后人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国家,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势力,这些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也即这一历史阶段也被称之为“五代十国”。那么,对于处在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其中 ◶2024-11-02 13:09:03 𝄐0 #后唐#五代十国
道教有着怎样的学术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有什么影响 鲁迅曾作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学术思想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 ◶2024-11-02 09:12:29 𝄐0 #道教#佛教
历史上唯一被凌迟的皇帝,行刑时年仅十五岁 封建制度下的皇帝有掌管全天下的权力,每个人都向往这个位置,但是这也意味这这个位置是相当危险的,作为一个帝王,如果他不能守住自己的皇位,最后很有可能连性命都留不住。历史上的帝王大多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对于有谋反之心的人,出发都是最严厉的。帝王对这些人处以严刑,就为为了震慑那些有不臣之心的人。虽然严刑是皇帝们的通常做法,但是翻看我国的历史,对这个人的处罚 ◶2024-11-02 00:14:47 𝄐0 #洪天贵福#清朝
宋朝经济发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光世界第一就拿了十个 说到宋朝的时候,让人觉得宋朝是一个非常弱势的国家,没有非常强悍的军事,遇到事情之后就处处退让,给人的感觉就是能忍的事情就绝不会动武,但是宋朝虽然没有大力发展国防,他们在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光世界第一就拿了十个。 1,农业第一,由于各种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宋朝的百姓克服了很多困难,在一些恶劣环境下也能开垦荒地,农民的耕地规模,面积提升了很多 ◶2024-11-01 23:13:40 𝄐0 #宋朝#赵匡胤
晚清不平等条约那么的多 为何都是李鸿章来签的呢 晚清与列强的许多不平等条约中,大都是有李鸿章来签订的。比如:《中日台事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日天津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等。算起来,前后有三十来个。李鸿章因为和列强签订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因而饱受诟病,招致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而他自己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最终气得吐血而死。(李鸿章画像)那么,既然签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 ◶2024-11-01 22:06:11 𝄐0 #晚清#李鸿章
宋朝为何会“重文轻武”?这种政策有什么影响? 唐末五代时,由于皇权衰微,兵权旁落,因而兵变不断,不仅祸乱朝政,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造成了先秦以来的儒家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使得当时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改变。自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来,宋朝以文治国的基本基调就算是定下了。 ◶2024-11-01 21:06:43 𝄐0 #宋朝#宋朝
"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的生平简介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庐江县沙湖山人。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是淮军将领、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光绪十年(1884),吴长庆患重病,保初驰往待疾,事闻于朝,特旨褒嘉,且授主事。服丧期满入都,分兵部学习。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稿、秋审处 ◶2024-11-01 20:11:52 𝄐0 #吴保初#清朝
有关于陈泰的轶事评价如何 有关于他的死因为什么有争议 陈泰(?-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司空陈群之子。历史评价陈寿:泰弘济简至,允克堂构矣。:陈征西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武陔: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陈泰)不如(陈群)也;明统简至,立功立事,(陈泰)过之(陈群)。张华:太丘长陈寔、实子鸿 ◶2024-11-01 18:33:27 𝄐0 #三国#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