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知:历史上结局最好的末代皇帝,子孙后裔遍布世界 纵观历史,王朝更迭往往伴随着血腥杀戮,前朝皇族也大多难逃身死族灭的下场。当然,也有一些亡国之君能够获得新王朝的善待,比如蜀汉后主和后周恭帝柴宗训。不过如果要说亡国后不仅获得新政权善待,还能使家族顺利繁衍千年的亡国之君有谁,五千年来或许只有汉献帝刘协一人。作为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刘协从登基伊始到被迫禅位,一直都是权臣手中的傀儡。当然,这并非是由于其能力 ◶2025-06-22 20:07:36 𝄐0 #刘阿知#汉朝
“南中三贤相”姜曰广,一家三十余口跳塘殉国 活了六十六岁,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一家三十余口跳塘殉国,是明末历史上值得一说的人物。今天只讲他一生三件大事。第一件,准确判断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毛文龙被袁崇焕以不听节制等理由杀了。后来袁崇焕的一条罪名就是擅杀大将。还有很多人认为,如果毛文龙不死,后金兵想在东北搞定明军,难度要大得多。在毛文龙死前三年,天启六年(1626),姜曰广出使朝鲜, ◶2025-06-22 19:55:32 𝄐0 #姜曰广
和珅的第一大罪是什么?罪名是怎么来的 嘉庆在处死和珅的时候,给他列了二十条大罪。这二十条大罪中,很显然,第一条大罪是最重要的,后面的那些,可能就是充数。但恰恰是这第一条大罪,让人不太理解。这条大罪说的是,乾隆确定册封嘉庆为的时候,和珅在乾隆皇帝颁旨之前,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嘉庆。照理说,嘉庆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但是,嘉庆不但不高兴,反而非常不高兴。嘉庆把这个列为和珅二十大罪状的第一条,而不是把 ◶2025-06-22 18:58:05 𝄐0 #和珅#清朝
赵武灵王到底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阴谋?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谥号制度逐渐走向完善, 何谓谥号?这是古人死后,别人根据他生前的所作所为而立的一个带有贬堡涵义的称号。谥号有恶谥、美谥、平谥之分,如武、文等都是美谥,一般只有对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要么有经天纬地之才,要么勤奋好学仁惠爱民要么开阔疆土,平定祸乱的帝王才有资格享受如此美谥,而炀、灵等都是恶谥,一般被授予恶谥的君主,都代表这后人对他的否定。 ◶2025-06-22 18:09:01 𝄐0 #赵武灵王#春秋
驸马走私牟利,公主跪求饶命,结果还是被赐死了 朱元璋此人虽然开创了大明帝国,但为人却是十分狠毒,明初四大案可谓尸横遍野,也成了这个皇帝最值得诟病的一点。其实这四大案,朱元璋是为了杀鸡儆猴,他基本上全杀了,只留了几个,这几个便是朱元璋选来辅佐朱标以及日后朱允炆的。与此同时,朱元璋也跟文武大臣表明了自己强硬的态度,那就是开国功臣他都可以杀,更何况你们这些臣子,所以若是想保命,就一定要好好的听他话。让朱元 ◶2025-06-22 17:49:12 𝄐0 #朱元璋#明朝
皇太极突然驾崩,长子豪格为何那么惨? 都说性格决定了命运,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大事件,如果因为当事人再坚持一下,就很可能发生彻底的改变。但是历史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之所以会成为如今的这个状况,可能也就是所谓的天命吧!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记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爱新觉罗·豪格,的皇长子,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原本都应该成为皇太极之后的最高统治者,却因为自己的 ◶2025-06-22 17:11:16 𝄐0 #
杨贵妃为了吃荔枝,真累死过几匹马吗? 为吃一口荔枝,真累死过几匹马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记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过清华宫》成了杨玉环饱受后人诟病的首要原因,也被当作帝王之家折腾老百姓劳民伤财的铁证。殊不知,这首诗的场面完全是杜牧先生杜撰的,这种臆测是万万不可当真的。 时 ◶2025-06-22 16:52:44 𝄐0 #杨贵妃#唐朝
班超: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他有哪些事迹? 班超,历史上著名的。从第一次带36人出使到年迈时回国,他用了31年,为大汉征服了55个国家。如果没有他,如今中国的土地可能就要少三分之一了。班超一家子都是名人,祖父的妹妹是写下《团扇歌》的班婕妤,爹爹是写了《后传》的班彪,哥哥是写《汉书》的班固,妹妹是写《女戒》的班昭。按说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班超也应该成为拿着笔杆子的文人,可奈何在班超的眼中写书的魅力远 ◶2025-06-22 16:42:05 𝄐0 #班超#东汉
万贞儿虽比皇帝大17岁,但却宠冠六宫连皇后也妒忌 朱见深的父亲和叔叔两个人在皇位上争夺得不可开交,为此朱见深小时候虽然是太子,但那时候却是无人问津。甚至有一段时间,他的存活都成为了问题。这时候出现在他身边的,就是那个叫做万贞儿的女子。当然她不是自己去的,而是受到孙太后的委托。在很长一段时间,朱见深在宫里,就只有这么一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女人照顾,为此两个人的感情就特别深厚。随着朱见深逐渐长大,两个人也自然 ◶2025-06-22 16:24:43 𝄐0 #万贞儿#明朝
曹操收编的30万黄巾军为什么不用? 曹操收编的30万为什么不用?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记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交兵,史称官渡之战,这是三国时期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根据《三国志·武帝纪》中的描述:"绍众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也就是说袁绍有十多万人,而曹操兵 ◶2025-06-22 15:55:5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