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马岱斩杀魏延,是有什么目的吗? 正史上,是出于什么目的杀死魏延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记小编一起看下去。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第五次伐魏,也是最后一次伐魏。由于老对手的“乌龟战术”,诸葛亮有通天的本领,也无可奈何。这年秋天,诸葛亮病情日益加重,他安排后事,将兵符交给长史杨仪,让其全权负责身后之事,他还吩咐道,让大将魏延断后 ◶2025-02-01 12:37:21 𝄐0 #马岱#魏延
刘秀早年在河北生活 刘秀是怎么白手起家的 上回说到,被王郎追得抱头鼠窜的,终于在信都立住了脚。因手下兵力不多,刘秀打算投奔城头子路和力子都,但被任光劝阻住了。于是,刘秀硬着头皮征集附近各县丁壮,组成了一支四千人的军队。然后假借城头子路、力子都的名义,打下了新河县、辛集市等地。说到这里,小编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城头子路和力子都是何许人也了。俩人都是农民起义军领袖,虽然现在名声不彰,但在那时也是实力 ◶2025-02-01 12:01:40 𝄐0 #刘秀#东汉
诸葛亮所称的五害指的是什么人?不可结交 也许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被许多人定位在谋士这个位置上。因而忽略了,诸葛亮堪称是全才——无论智谋,还是治国,还是发明创造,诸葛亮在三国时期,都神一般的存在。哪怕在识人这方面!虽诸葛亮看走眼了,而失街亭,但敢问谁没走眼的时候?曹操看走眼了于禁,孙权看走眼了诸葛恪……所以,正是因这些三国牛人的走眼,才有了精彩的三国历史。诸葛亮在识人方面,曾总结了五种人,称 ◶2025-02-01 11:45:01 𝄐0 #诸葛亮#三国
著名谏臣魏征,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魏征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玄武门之前,他帮助太子李建成,跟李世民战斗。玄武门之后,他改投李世民门下,还是跟李世民战斗,不过现在转换了战斗的方式。玄武门李世民其实是特意找了个专门和自己唱反调的人,因为他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自己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是人就一定会犯错,一定会有糊涂的时候。他需要有那么一个人,在自己偶尔犯糊涂的时候,帮他勒紧缰绳,跟他对着干, ◶2025-02-01 11:20:55 𝄐0 #魏征#唐朝
康熙皇帝亲信:李煦的生平介绍 李煦,康熙的亲信,江宁织造曹寅是其妹夫,在任苏州织造达三十年之久。其管理的苏州织造负责为皇宫中皇帝以及百官制作服装,所拥有的"缂丝"技术,是丝绸织造工艺中的上等之作。李煦(1655年-1729年)字旭东,又字莱崇,号竹村,李士桢长子。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二十九日生,正白旗荫生。溯自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三月接曹寅而出任苏州 ◶2025-02-01 10:44:52 𝄐0 #李煦#清朝
曹芳最后被司马懿夺权的真相是什么?罪魁祸首是谁?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按理来说,高平陵事变时,距离曹丕去世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为何还说曹丕应该对此负责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2025-02-01 10:22:05 𝄐0 #曹芳#三国
明清重臣洪承畴:一生经历四任皇帝,最后却遭后人唾骂 洪承畴的一生充满争议,他一生经历了四人皇帝,人生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在明清两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非常有显赫的背景,自从参加了清朝的朝廷,洪承畴的一生就开始走向了巅峰。最好时期的官位都升至宰相,显赫的背景让洪承畴十分得意,但是却在这时遭到了母亲的打击,这又是为什么呢?说到洪承畴的发迹史可以说上几天,我们来简要的说明一下。洪承畴十分聪明考取了进士,进而走上了仕 ◶2025-02-01 09:40:14 𝄐0 #洪承畴#明朝
朱元璋杀尽功臣,为什么却让汤和全身而退? 汤和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奇迹般的人物了,他是朱元璋的儿时伙伴,两个人一起给地主刘德放牛,又一起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汤和一路南征北战,在渡长江、占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多次打败元军,成了元帅。汤河又多次打败张士诚的人马,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还跟着徐达出征山西、甘肃、宁夏等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说是战功赫赫,是大明朝的了。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后,封汤和为 ◶2025-02-01 01:09:14 𝄐0 #汤和#明朝#朱元璋
道观成风月场所?玉真公主为什么要这么做? 要说起唐朝最大的宗教,可能很多人以为是佛教,但是其实排第一的要数道教,那时候因为特别的缘分,老子也是姓李,跟皇家同姓,所以呢自然是举贤不避亲吗,道教也就成为了唐朝数一数二的宗教。但是其实据小吕的了解,当时的道观可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清心寡欲的地方,其实是一个变相的为那些希望逃脱世俗的人,寻求欢乐的场所,其实呢就是披着道观外衣的交际中心罢了,那么为什么他们那 ◶2025-02-01 00:02:36 𝄐0 #玉真公主#唐朝
鲁定公为什么会把孔子提拔为司空?原因是什么 鲁定公为何把孔子提升为鲁国的“司空”鲁定公即位后,鲁国“民不知君”的状况有了改变。意欲图治的鲁君以孔子在列国的声望日渐提高,多次召见孔子,询问治国之道。比如,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看出定公有正君位的愿望,回答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为君难,为臣不易。如果知道做国君的艰难,臣民 ◶2025-01-31 23:19:39 𝄐0 #鲁定公#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