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赵构支持岳飞抗金会怎么样 以当时的实力能够消灭金国吗 前天我从头到尾看了黄晓明演的《精忠岳飞》不禁为岳父的结局感到悲哀和惋惜。那么小编今天就来谈谈,假如当时的赵构全力支持岳父抗金,以南宋当时的实力能灭金么?我想说的是难,我们先来说下当时的背景吧。当时金俘获了宋徽宗等,也一度打下了大片的江山,但由于金国兵力有限,无法驻守所攻下的江山。当时南宋有着抗金大将比如宗泽,韩世忠,岳飞等主战派,再加上民间抗金情绪高涨, ◶2025-01-19 01:41:00 𝄐0 #岳飞#赵构
曹操手下最得力的谋士,荀彧是一心忠于曹魏吗? 曹操对荀彧是十分亲信的,荀彧曾经给曹操推荐过戏志才,郭嘉等顶级谋士。官渡之战,曹操进退不定,是荀彧非常非常坚持的劝曹操一定要死守,粮食后勤自己想办法。就这一番话,对当时身处绝境的曹操来说是多大的鼓励啊。这也能看出曹操对荀彧是非常信任的,曹操的所有成功,都离不开荀彧的辅佐,曹操也曾当众说到:“荀彧,吾之子房也”恐怕没有比这更大的赞誉了。但是话说回来,荀彧为 ◶2025-01-19 01:23:08 𝄐0 #荀彧#三国#官渡之战
武则天最宠信的术士明崇俨是怎么死的? 明崇俨少年学道,师父是他做县令的父亲身边的一个门卒。这门卒是个高人,深识道法,明崇俨那唐朝闻名的驱使鬼神之术,就是向他学的。记载中,门卒给了明崇俨两卷书,书上都是人名,明崇俨每每默念书上的人名,空中就会有声音答应:“在!”有一次,明崇俨出行长安郊野,看到有人欲合葬父母,他发现有什么不对,于是叫住那家仆人:“你的主人要合葬已亡的双亲吗?”仆人点头。明崇俨说 ◶2025-01-19 01:04:14 𝄐0 #明崇俨#唐朝
关羽和马谡都违反军令,为何马谡要被斩首? 在《三国演义》中,“华容道捉放曹”与“挥泪斩”都是非常有名的故事,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两个故事的相同点是,都立下了军令状,也都违反了军令状。不同点是,关羽仅仅被象征性地斥责了几句,而马谡却被斩首了。从表面来看,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会说,因为关羽是的结拜兄弟,而马谡却没有和一把手这么亲密的关系护体。然而,原因真的是这么简单吗?我认为不是。二人结局不同的 ◶2025-01-18 23:55:26 𝄐0 #三国#关羽#马谡
孙綝位高权重,他死后为什么要改名? 孙綝这个人大有来头,他是孙坚的弟弟孙静的后代,叫孙静为曾爷爷,有一个哥哥是孙俊,这个两个人都是吴国的皇室成员,在吴国刚刚成立的之时,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两兄弟自当时奔赴前线在所不辞,在哥哥孙俊不幸战死之后,他就接管了哥哥的部队,当时才26岁,可谓是少年得志。在孙权在位的时候还安分守己,有一个可以管得住的人,但是孙权驾崩将皇位传位于孙亮,孙綝变开始慢慢显露 ◶2025-01-18 23:27:11 𝄐0 #孙綝#三国
刘邦预言刘濞会反!孙子刘启杀死吴王太子点燃导火索! 在直言敢谏的袁盎因何重提“人彘”之事及去藩国任职的原因中我讲述了袁盎在长安城期间对汉文帝的几次劝谏,此后,袁盎便外放去了地方,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吴王刘濞,那么,这位吴王究竟是个什么人呢?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二哥刘仲的儿子,汉七年(200年),匈奴大军入侵代地,当时的代王,便是刘仲,刘仲见匈奴来势汹汹,选择了弃国而逃,从小道逃回了洛阳,话说这刘家兄弟,在 ◶2025-01-18 23:16:18 𝄐0 #汉朝#刘濞#刘启
明末四公子分别是谁?他们有何性格特征? 陈贞慧——文采纷呈,直戳宦官勃勃野心陈贞慧,江苏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涉猎甚广,文章多闲雅,兼擅骈文和 散文两种体裁,文采纷呈大放异彩。对于国家之腐朽,宦官一手遮天,狼子野心昭然,他十分痛心,以毫为戈,直刺其丑恶嘴脸,作为复社的一员,曾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共议声讨阮大铖,将其罪行大肆宣扬,为其所暗恨,后频频受其迫害。后来清廷想要招揽他为幕僚,其严厉拒绝,遂归隐 ◶2025-01-18 23:04:11 𝄐0 #明末四公子#明朝
他是东汉末年名士 他的死完全出于自己的狂妄自大 祢衡,山东德州人士,出生于临邑一个叫作德平镇的地方。在现代人眼中,祢衡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完全不知天高地厚,口无遮拦的他,其最终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要先从祢衡本人说起。祢衡从小就很聪明,素有过目不忘之能,可以说记忆力相当惊人,其成年后更是才华横溢,写的文章文采飞扬,一蹴而就。而且他还有个特点,就是口才相当了得,说 ◶2025-01-18 22:23:00 𝄐0 #三国#祢衡
在吴三桂死后,玄烨说了什么且将其尸体大卸八块? 说起封建王朝中地位最尴尬的莫过于那些前朝旧臣了。前朝灭亡了,有些旧臣开始为新的王朝工作,但是即使他具有再高的才能,新的皇帝肯定也是不会全心全意的信任他的。比如明清两个朝代的大臣吴三桂,虽然他在清朝做官,但是清朝的皇帝各个都提防着他。他的下场非常悲惨,死后他的尸体被皇帝大卸八块分往各个省份。吴三桂得不到清朝皇帝的完全信赖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过去的所作所为让 ◶2025-01-18 20:06:29 𝄐0 #吴三桂#明朝
杨坚用了什么样的谎言欺骗后人几千年?真相是什么 公元581年,年仅9岁的北周静帝通过“禅让”的方式,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名义上的外公,也就是后来的杨坚。但众所周知,虽说名义是让位,可如果不让,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好在,对当时的老百姓老说,新上任的领导者才刚刚40多岁,正值壮年,而且内心所想也都是安国民生,所以日子还算不错,后来一度有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同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一旦坐上皇位,总要不可避 ◶2025-01-18 19:34:55 𝄐0 #杨坚#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