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为什么司马懿不敢在攻打蜀国 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 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做了充分准备,出兵十万攻魏。蜀军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后,诸葛亮一方面构筑营垒,一方面屯田耕作,以作长期对峙的打算。魏明帝曹叡,派司马懿在五丈原防守蜀军。魏将司马懿只是牢牢守住营垒,任凭蜀军怎样挑战,就是不出来应战。双方成对峙之势。终于,诸葛亮由于日理万机,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的军营中去世了,年仅五十四岁。这时的司马懿松了一口气,然而却 ◶2025-04-25 13:32:18 𝄐0 #司马懿#诸葛亮
清朝生育力最强的妃子都有谁?德妃六胎,她七胎,还有一人做了皇帝 清朝的后宫有两位生育力很强的妃子,一个是荣妃,另一个是德妃,她们都生下了六个子女,不同的是,德妃所生的四阿哥胤禛继承了皇位,即,德妃因此母以子贵,获得了皇后(孝恭仁皇后)名分。其实,清朝生育力最强的并不是荣妃和德妃二人,而是来自乾隆后宫的一名妃子,她就是令妃魏氏,即历史上的孝仪纯皇后。关于孝仪纯皇后的家世,《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为“沈阳魏氏”,有些资 ◶2025-04-25 12:56:42 𝄐0 #妃子#生育#清朝清朝#德妃
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有何传奇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下启的朝代,由李渊建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记小编带来的文章。 在中国古代,皇帝贵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这样的身份,他想要见到一个人,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圣旨一下,不从命之人只有死路一条,更何况,被皇帝召见是一种荣誉,大部分人求之还来不及呢。但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还是 ◶2025-04-25 10:53:53 𝄐0 #
杨坚得天下到底是什么样的 杨坚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还不了解:的读者,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文帝杨坚得天下真的是很容易吗? 清代赵翼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隋文帝像 杨坚身出权贵之家,其父杨忠位列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因功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属于关陇贵族中的核心人士。 杨坚在杨忠死后,继承了他的爵位, ◶2025-04-25 02:13:34 𝄐0 #
盛世唐朝为何亲封南诏王国?原因是什么? 唐初西南边陲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所以被称为南诏。这较大的六诏小国中就数蒙舍南诏最强大,就其原因,就是此诏与大唐有很大的关联。蒙舍诏的地盘其前身是哀牢国,但蒙舍一族王族原并不世居于此,而是在两汉以后汉人退守后才迁此入主的。 ◶2025-04-25 01:24:38 𝄐0 #唐朝
汉文帝身为傀儡可以重新掌权 为什么汉献帝却不能呢 曹操曾经挟持天子而命令天下的诸侯,在当时被朝廷当中的大臣们称为大汉王朝的乱臣贼子。作为一个皇帝手上没有真正的权力,权力都在权臣的手里面,那么这个皇帝就被人称为傀儡皇帝。汉献帝一辈子都在别人的控制之下,同样作为傀儡皇帝为什么汉文帝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最后开创了汉朝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汉文帝重新掌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汉文帝本身的 ◶2025-04-25 00:40:34 𝄐0 #汉献帝#汉文帝
孝庄一生辅佐三代皇帝,两朝太后 孝庄为何不学习武则天称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孝庄,接下来跟着历史记小编一起欣赏。 孝庄太后是皇太极的媳妇儿,顺治皇帝的母亲,的奶奶。一生辅佐三代君王,担任两朝太后。这份简历甩任何单位,他们都得恭恭敬敬地捧着。 实在是太牛了!整个清朝能有孝庄这种实力和地位的太后,估摸着也就只有慈禧了。但是孝庄和慈禧是有本质区别的,慈禧擅权48年之久, ◶2025-04-24 23:53:57 𝄐0 #
定军山夏侯渊死了之后,为什么刘备一点都不高兴? 虽然张郃统率过袁绍的精锐"大戟士",后又为曹操最为看好的"五子良将",但他又凭什么能受到曹操、的如此高的评价?毕竟能入这两位枭雄法眼的人不多。在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中,乐进、于禁加入的时间最早,其次是徐晃、张辽,最后才是张郃。但张郃却是刘备、最为忌惮之人。汉中之战时,曹操的族弟夏侯渊被斩,曹军大 ◶2025-04-24 23:33:28 𝄐0 #夏侯渊#汉朝
郭嘉作为三国第一谋士 同时期的谋士都比不上他吗 今天历史记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第一谋士郭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郭嘉是身出名门,颍川郭氏自郭弘后,数世皆传法律。主要是郭嘉去世得早,给后人留下了遐想空间,好像郭嘉若不英年早逝定能创下更大功业,反观二荀和贾诩一生已成定论。事实上一切都是假设,郭嘉若不早亡,以后能当三公。个人认为帝王提拔下属看得并非是能力,而 ◶2025-04-24 23:14:12 𝄐0 #郭嘉
朱元璋坚持分封藩王,他考虑的到底是什么? 换句话说,既然大家都认为分封藩王是开历史倒车,是弊大于利,那朱元璋这位从千万人中博弈出来的胜利者,为何还要这样做吗?这背后肯定还有着更复杂的思考。事实上,就如朱元璋自己给出的理由:“天下之大,必建屏藩,上卫国家,下安民生。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道。”当然,很多人对朱元璋的这个理由嗤之以鼻,觉得这只是一 ◶2025-04-24 22:22:11 𝄐0 #朱元璋#明朝#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