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了达到目的,亲情在他眼里真的一文不值吗? 李世民发动,杀了自己的太子大哥和齐王李元吉也是非常令人震惊了。我们现在看都觉得非常令人难以置信,就更别说当时人们和李渊了。估计李渊才是最吃惊的那位,自己的儿子竟然互相残杀逼自己把太子位传给李世民,如果当时李渊没同意的话可能也是性命难保。李世民不得不说是一位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亲情在他眼里完全一文不值。可见 ◶2025-09-28 15:01:20 𝄐0 #
北宋官员余靖简介:主张要变更尽依“祖宗故事”的旧法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余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余靖(1000年~1064年)北宋官员,庆历四谏官之一。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 韶州曲江(今属韶关)人。天圣二 ◶2025-09-28 14:39:03 𝄐0 #
当初宋江如果拒绝了招安的话 他们的结局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讲述了108位英雄豪杰与朝廷对抗的故事,里面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各有特色,脾气各异,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部分,用自己的优势填补他人的劣势,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水浒传》这本小说。里面的很多人物都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却有一个人,应该是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的,他就是及时雨宋江。前期他还是讨喜的,招集英雄聚集到梁山,可自从他被宋朝招安后,就令人讨厌了,因为是他,让梁 ◶2025-09-28 14:21:41 𝄐0 #宋江#水浒传
云台三十二将之一 东汉初年将领王常简介 王常(?~36年),字颜卿,颍川郡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人。东汉初年将领,云台三十二将之一。王莽末年,为弟报仇,逃亡江夏。后来加入绿林军,担任偏将,攻打邻县。23年,更始帝即位,以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更始帝建都长安,命署南阳太守事务,自行生杀赏罚大权,晋封邓王,赐姓。更始帝失败后,归附光武帝刘秀,担任左曹,封山桑侯。受命攻打邓奉、董欣,平定各处屯聚 ◶2025-09-28 14:07:33 𝄐0 #东汉#云台三十二将
用“纸上谈兵”形容赵括真的合适吗?白起提起他都恨得牙痒痒!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耐人寻味。根据考古发现,纸张虽然在战国时期便已经出现,但并未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直到东汉蔡伦改进技术,发明用纤维废料经特殊工序制成的"蔡侯纸",人们才慢慢用起纸来。直到魏晋时期,纸才终于被广泛使用,"洛阳纸贵"的典故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这样看来,"纸上谈兵&quo ◶2025-09-28 13:50:55 𝄐0 #春秋战国
王昌龄被人害死,宰相张镐替他报仇雪恨 说起古代文人的黄金时代,我们往往向往的是宋朝。那时朝廷重文轻武,文官俸禄高,而且还不随便杀害上书言事的士大夫,让许多后世文人心向往之。其实,在唐朝时,引言获罪的人很多,但真正因言而死的文人却并不少见,这与明清完全不同。而且,在唐朝文人之中,普遍存在侠义之风,他们互相赞美,结伴出游,纵酒高歌,书写了一首首盛唐风云的欢乐篇章。比如,杜甫一生困窘,过着颠沛流离 ◶2025-09-28 13:40:33 𝄐0 #王昌龄#唐朝
纳粹集中营关押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狠起来自己人都不放过 国会大厦失火后,纳粹做出的决定中对后来影响最大的,就是在几个月后设立的德国第一座集中营,在慕尼黑附近达豪的模范集中营,指挥官是凶狠的特奥多尔·艾克,在他的领导下,这个集中营很快令人心寒地出了名,而且不仅仅在巴伐利亚州。最初,那里关押的全是共产党人、工会的成员和社会民主党人,他们饱受折磨。后来,纳粹恐怖政权在各个社会阶层都实行高压政策后吉普赛人、犹太人、耶 ◶2025-09-28 13:23:38 𝄐0 #德国#集中营
黄八妹原是土匪,为什么最后变成了一位抗日女英雄? 2011年4月11日,由我参与策划主讲的《“双枪女侠”黄八妹》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往事》栏目播出,这部文献纪录片讲述的就是金山卫成长起来的一位抗日——黄八妹,而她不平凡一生,是从土匪生涯开始的。“双枪黄八妹”原本是土匪1906年,祖籍浙江平湖的黄八妹出生在上海郊区金山卫裴弄乡的一户贫穷人家,因为眉毛浓黑,略成八字,起名八妹。抗战期间,改了一个文绉绉的名 ◶2025-09-28 13:01:44 𝄐0 #黄八妹#民国
唐太宗智囊团的"十八学士":没有他们也许就没有李世民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够建立世间少有的太平盛世,人民生活富足安康?人们把他的统治期间的丰功伟绩称颂为,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更懂得身上肩负的责任,没有哪个皇帝拥有如他一般无与伦比的治国才能,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拥有更强的洞察世事真相的能力,他是贤能皇帝的模范,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的顶峰。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明君王,给中国上下五千年增添了美好的一笔。李世民能够成就大业, ◶2025-09-28 12:46:42 𝄐0 #李世民#唐朝
三国时期的名将儿子大多数都是酒囊饭袋 唯有此人儿子是一代名将 中国古代的武将集群中,有一个常见现象:“将门世家”。武将的儿孙们,自幼受到家庭熏陶感染,得到父辈的言传身受,或者跟随父辈转战四方多年,长大之后往往也会子承父业成为武将,如宋朝先后出现过曹家将、、折家将、种家将等等。但这种情况也不可一概而论,比如三国时代名将的儿子们,就大多都是酒囊饭袋。拿蜀国来说,关羽之子关平,跟随父亲戎马多年,貌似并未能学到关羽的任何军 ◶2025-09-28 12:35:23 𝄐0 #三国#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