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指什么?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 ◶2025-09-26 10:43:52 𝄐0 #三桓#春秋
历史上的三桓,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春秋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子民、家兵,乃至独立的政令,事实上为国中之国。在先秦时期,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邑称“家”。而“国家”一词的词义最早来源,就是合指诸侯与卿大夫的封地。9180.jpg" alt="image.jpg"/>由于世卿家族长期分掌国政,而随着其“功绩”的累积,其家族领地也自然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公室的领 ◶2025-09-18 01:27:26 𝄐0 #三桓#春秋
揭秘:鲁国时期的三桓是怎么消失在历史舞台的?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贵族,鲁国国君手里没兵、没钱、没权,几乎事事都要仰三桓鼻息。鲁国宫室和三桓的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时期。鲁昭公被驱逐到齐国和晋国,鲁哀公被驱逐到越国。孔子曾经要拆除一点三桓私邑的城墙,结果失败,孔子被迫周游列国。可是,到了战国时期,三桓却突然消失了,《左传》《史记》等典籍中都语焉不详,成了千古之谜,三桓是怎么消 ◶2025-08-25 17:09:10 𝄐0 #三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