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大蓟、小蓟 释名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千针草、野红花。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 古文 2019-03-05 19:48:28 4 #大蓟、小蓟 #草部
本草纲目--草部--补骨脂 释名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气味(子)辛、大温、无毒。主治元阳衰损(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用补骨脂四两(炒香),菟丝子四两(酒蒸),胡桃肉一两(去皮),乳香、没药、沉香各二钱半(研 古文 2019-03-05 19:48:28 4 #补骨脂 #草部
本草纲目--草部--肉豆蔻 气味(实)辛、温、无毒。主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霍。调中下气,开胃,解酒毒,消皮外络下气。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虚泄赤白痢 古文 2019-03-05 19:48:28 12 #肉豆蔻 #草部
本草纲目--草部--大青 气味(茎、叶)苦、大寒、无毒。主治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病愈为止。热病下痢。用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各 古文 2019-03-05 19:48:28 7 #大青 #草部
本草纲目--草部--青葙 释名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气味(茎、叶、子)苦、微寒、无毒。主治(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古文 2019-03-05 19:48:28 3 #青葙 #草部
本草纲目--草部--荜茇 释名荜拨。气味辛、大温、无毒。主治冷痰恶心。用荜茏一两研细,每服半钱,饭前服,米汤送下。暴泄身冷(自汗,想呕吐,小便清,脉微弱)。用荜茏、内桂各二钱半,高良姜、干姜各三钱半,共研为 古文 2019-03-05 19:48:28 9 #荜茇 #草部
本草纲目--草部--益智子 气味(仁)辛、温、无毒。主治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盐汤送下。此方名“缩泉丸”。心虚尿滑及赤 古文 2019-03-05 19:48:28 8 #益智子 #草部
本草纲目--草部--旋复花 释名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气味(花)咸、温、有小毒。主治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小儿眉癣(小儿眉 古文 2019-03-05 19:48:28 8 #旋复花 #草部
本草纲目--草部--缩砂密 气味(仁)辛、温、涩、无毒。主治冷滑下痢。有缩砂仁研细,调入羊肝切片中,瓦上焙干,再研细,加与砂仁等量的干姜末,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缩 古文 2019-03-05 19:48:28 5 #缩砂密 #草部
本草纲目--草部--贝母 释名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气味(根)辛、平、无毒。主治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 古文 2019-03-05 19:48:28 7 #贝母 #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