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有什么特殊的运营特点 阿里什么时间开始做天猫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2月2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天猫正在筹划“小时购”业务,该业务也被称为零售版饿了么,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巴巴B2C零售事业群总裁刘鹏为一号位,目前正在搭建业务团队。
淘宝相关负责人回复界面新闻称,“小时达”是淘宝既有在运营的业务,消费者可以在淘宝App首页点击“淘鲜达”就能体验生鲜果蔬、米面粮油、生活日用品等商品的一小时快送服务。目前淘鲜达由蜂鸟提供配送服务。
据悉,淘鲜达是阿里巴巴同城零售事业群旗下实现本地超市入驻,以及消费者购物1小时到家的平台,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帮助商家实体店铺进行数字化改造,并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产品解决方案来服务传统零售行业。消费者可通手机随时随地下单,一站式购齐日常生活所需,在配送方面,淘鲜达更提供了1小时到家、门店自提等个性化选择,目前,淘鲜达合作业务品牌包括覆盖大润发、盒马、世纪联华、永辉等超市的2600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淘鲜达近日还与大人小店旗舰店达成战略合作,淘鲜达正式入驻大人小店旗舰店。据介绍,淘鲜达与大人小店旗舰店的合作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更及时的网上下单购买产品,避免购物需要等很久的问题。与此同时,淘鲜达会为大人小店旗舰店的用户提供,新鲜水果、时令蔬菜、冷藏冷冻、酱油调味、生鲜肉蛋、日化洗护、熟食加工等品类,全淘鲜达累计2500万商品。
纵观小时购业务,互联网大厂都有布局。2021年10月,京东和达达集团携手打造的“京东小时购”业务正式发布。2018年7月,基于用户的生鲜食品、商超日用、服装等外卖配送需求,美团正式发布“美团闪购”品牌。
以2023年春节为例,京东小时购联合超20万家全品类线下门店,为全国超过1800个县区市的消费者提供年货小时达的采买体验。同时,京东小时购销售额较去年农历同期增长90%,礼盒类销量超50%。
而美团闪购已覆盖全国2800个市县区,拥有百万级的在线骑手。年货节期间,美团闪购三线及以下城市交易额年同比增长100%,聚焦到县域城市,交易额年同比增长超60%,本地营业商家数增长40%。
推荐阅读:
天猫超市如何免运费?运费标准是什么?
天猫超市自营配送是什么意思?配送超时如何投诉?
天猫享淘卡是干嘛的?充值返现可以优惠多少?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阿里巴巴张勇数字经济建设 阿里张勇未来 数实融合
阿里巴巴,张勇,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主要业务,阿里巴巴执行董事张勇,阿里巴巴张勇讲话2月23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三季度(对应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2022年10-12月,在疫情影响仍未完全消退的季度,阿里巴巴实现了季度收入247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16%,均超市场预期。
从业务板块来看,菜鸟、国际零售、直营等业务呈现高速增长,其中菜鸟收入同比增长27%,国际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6%,直营业务同比增长10%;但中国商业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云业务增长3%。
“阿里云是数字经济扎根实体的关键,同时我们更看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处于技术突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在生成式AI正在发起颠覆性突破的时代,算力的支撑必不可少。我们将一方面继续全力构建好自己的预训练大模型,另外一方面,全力抓住市场机遇,为市场上的多种模型和应用提供好算力的支撑。”
GMV下降,张勇:提升商品性价比
“尽管需求减弱,以及供应链和物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措施变化的一定影响,我们仍取得稳健的季度业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展望未来,我们预期消费者信心和经济活动将持续恢复。我们将继续在竞争环境中专注为客户带来增长,并为股东创造可持续的长期价值。”
从收入板块来看,中国商业依然是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本季度中国商业板块收入合计1699.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占总收入比例为69%。
其中来自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为人民币1657.65亿元,同比下降1%。包括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下降9%,主要由于消费需求减少、竞争持续,以及因内地疫情病例增加导致2022年12月供应链和物流受到影响,以致淘宝和天猫的在线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单位数下降。中国零售商业中,直营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744.21亿元,同比增长10%,主要是由于盒马和阿里健康的直营业务的收入增长所贡献。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淘宝和天猫消费超过人民币10000元的消费者数维持在约1.24亿,并有98%的留存率。同时,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淘宝不断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本季度,在淘宝和淘特上M2C商品产生的支付GMV同比增长超过35%。淘菜菜继续推动杂货和生鲜产品的品类渗透。
“随着二月疫情和假期影响的消除,工作生活回到正常状态,消费出现恢复势头,特别是服饰、运动户外等品类增速恢复良好,商家整体也表现出强烈的经营愿望。我们预期这种复苏的势头将会持续。”张勇在财报会议中表示,“在经营上,我们通过如下措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淘宝天猫的用户体验和客户价值:第一,加强用户黏性和时长。淘宝天猫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不断增加多元化的消费内容,以增强消费者的黏性和发现的乐趣。第二,提升商品性价比,价格永远是消费的王道,我们将不断完善整体市场机制的设计,各类营销产品和淘特的工厂货/农产品直达消费者等的业务模式突破,提升商品的价格竞争力。第三,发展本地零售。通过淘鲜达、淘菜菜等本地业务组织本地供给和本地的物流履约,满足消费者对高频刚需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及时需求。”
谈及如何恢复GMV的增长,张勇表示,“1月份还是比较挑战,春节后特别是元宵节后我们看到明显的消费回暖变化,另一方面商家的经营意愿和动力提升,大家都希望弥补回过去三年失去的市场。我们还是会继续观察疫情后的消费,整体来看我们对经济复苏向好保持乐观。”
对于其他电商平台发起的价格补贴竞争,张勇表示,价格补贴并不是新鲜事,历史上没有一家企业可以通过持续的价格补贴改变局面,最终还是靠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阿里不提倡低质竞争,会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来推动增长。
此外,中国批发商业收入为人民币42.21亿元人民币,相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42.31亿元维持平稳。
第二大收入板块为国际商业,收入为人民币1446.44亿元,同比增长26%,占总收入比例为8%。该增长主要是由于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的收入增长,主要受惠于强劲的订单同比增长和补贴效率提升所贡献。
土耳其地震发生后,Trendyol发起援助行动,并帮助在当地救灾的非政府组织筹集捐款。阿里巴巴国际站和1688发挥供应链优势,在国内快速寻源,采购防寒冲锋衣、睡袋等救援物资,分两批驰援当地。
云计算与AI结合关键期全力构建预训练大模型
财报显示,阿里云在该季度收入为人民币201.79亿元,同比增长3%,占总收入比例为8%。财报称,云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反映非互联网行业的收入增长,主要由于金融服务、教育及汽车行业的稳健收入增长所驱动;部分被公共服务行业的收入减少所抵消。 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前,阿里云业务分部总收入(包括服务其他阿里巴巴业务的跨分部交易收入)合计为人民币266.93亿,同比增长1%。
季度内,阿里云继续加码海外市场,并开始在日本运营第三个数据中心,以支持不断增长的云服务需求。数据显示,2022年,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累计新增6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沙特、德国、泰国、韩国和日本。过去三年阿里云在海外市场营收增长超过10倍。
“阿里云是数字经济扎根实体的关键,同时我们更看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处于技术突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厂商,我们坚信产业数字化的广阔未来,相信云计算将始终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张勇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面向广阔的未来,阿里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巩固和加强市场地位,“第一,不断通过技术突破,提升云计算服务的稳定和安全,持续优化性能和降低成本。第二,继续建设和繁荣云计算的技术和产业生态。第三,和合作伙伴一起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行业解决方案,钉钉作为智能化的协同工作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和云计算一起,形成云中一体云端一体的服务。”
“在生成式AI正在发起颠覆性突破的时代,算力的支撑必不可少。我们将一方面继续全力构建好自己的预训练大模型,另外一方面,全力抓住市场机遇,为市场上的多种模型和应用提供好算力的支撑。”张勇表示,“今年是阿里巴巴集团诞生的第二十四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也是经历了两个完整的周期,过去我们把握住了面向消费互联网的中国电子商务,以及面向产业互联网的中国云计算,这两个历史性的机遇,面向更深远的技术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把握技术对商业和方方面面的变革的广阔机遇。”
不久前,阿里巴巴向外界确认了正在研发类ChatGPT产品,已进入内测阶段。据了解,阿里从2020年初便启动中文大模型研发,2021年阿里先后发布国内首个超百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M6及被称为“中文版GPT-3”的语言大模型PLUG,此后还训练实现了全球首个10万亿参数AI模型。为推动中国大模型研发和应用,阿里在“魔搭”社区上开源了超10个百亿参数核心大模型,在国内创下纪录。
“技术对商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一直在发生,确实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正在成为一个全世界的热潮。在热潮当中,我想最重要的并不是说大家能够有一个对话式的机器人,而是说怎么样把它融合在自己的各自的业务场景当中。”张勇称,“对阿里来讲,在用户体验、内容的生成和理解、广告效率的提升等方面,广义的AI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一直是我们重点投入的方向,AI的应用不仅是供需匹配的效率上升,也能够提高商家推广的效率。此外在本地生活领域,供给、履约能力的匹配和调度方面,也对 AI提出了全新的场景,这些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把它变成一个全新的商业能力。”
张勇:参与本地生活竞争,短视频本质还是广告
值得关注的是,本季度菜鸟收入为人民币165.53亿元,同比增长27%,是阿里巴巴各板块中增速最高的业务,占总收入比例为7%。财报指出,菜鸟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自2021年年底服务模式升级,而菜鸟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承担更多责任,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和提升客户体验,促使本地消费者物流服务收入增加,以及国际物流履约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增加所致。
据介绍,天猫双11期间,送货上门的订单量单日峰值超过1800万。在海外,菜鸟持续加强端到端的物流能力来拓展国际物流网,本季度新增5个海外分拣中心,海外分拣中心总数已增至15个。抵消跨分部交易影响前,本季度菜鸟收入同比增长17%,其中72%来自外部客户。抵消跨分部交易影响后,菜鸟收入同比增长27%。
此外,本地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到家”和“到目的地”业务,如饿了么、高德及飞猪。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本地生活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32.64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5%,同比增长6%,主要由于饿了么的平均订单金额提升,促使“到家”业务录得正GMV增长。
谈及短视频平台在本地生活方面的竞争,张勇表示,阿里本地生活分为目的地和到家两部分,针对“目的地”的部分,短视频只能起到推广的作用,包括买券、订购、预约,它本质仍是媒体,最终履约还是要到店里去,因此本质上还是广告,短视频媒体可以从到店的生意中找到机会,但高德已经从基于地图的搜索,走向可以实现履约、交易的服务平台,如打车、酒店预订、加油、充电桩等,这是其他类型的媒体很难做的。
其次在到家业务部分,张勇指出,“餐饮外卖是电商的一个品类,零售药品、快消品,食品都是其中的一个品类,它最终需要的是本地供给,本地需求和本地履约能力,必须要在三者上实现完整统一,如何整合本地供给,如何运营本地需求,如何建设本地的履约能力,这三者必须在一个时空交叉点上完成交互,通过媒体平台做推广是实现不了的、也发挥不了主导作用的,这是我们的一个信心来源。”
此外,本季度来自数字媒体及娱乐分部的收入为人民币75.86亿元,同比下降6%,主要由于阿里影业的收入减少。来自创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收入为人民币8.23亿元,同比下降20%。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阿里巴巴公布2022财年三季度业绩 2018阿里巴巴财年数据
阿里巴巴公布2022财年财报,阿里巴巴2022财年Q4财报发布,阿里巴巴2022财年一季度财报,阿里巴巴2022财年q2财报作者:吴辰光
2月23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收入2477.56亿元,同比增长2%;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499.32亿元,同比增长12%。
总体而言,菜鸟、国际零售商业、直营及其他三块业务表现最好,同比增长分别为:27%、26%、10%。
该季度,菜鸟营收165.53亿元,作为阿里巴巴消费者业务关键的基础设施,与阿里国内外数字商业业务深入合作,持续改善消费者体验。在国内,菜鸟为消费者拓展送货上门服务。天猫双11期间,送货上门的订单量单日峰值超过1800万。在海外,菜鸟持续加强端到端的物流能力来拓展国际物流网,本季度新增5个海外分拣中心,海外分拣中心总数已增至15个。
国际零售商业营收146.44亿元。在火热的电商出海赛道,阿里巴巴通过扎实的能力建设、业务协同、跨境和本地化相结合的策略,消费者体验显著提升。12月,阿里巴巴在西班牙的新电商平台Miravia上线;速卖通还上线“全托管”新业务,为商家出海带来新生意增量。
直营及其他收入744.21亿元,主要受益于盒马和阿里健康的收入增长。本季度,盒马实现双位数的同店销售增长,并在内地目标城市扩大线上和线下足迹。盒马还持续强化销售能力,提升配送效率及改善运营,从而使本季度毛利率提高,同比亏损显着减少。由于12月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致使医疗和保健品需求大增,阿里健康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迅速。
其他业务表现上,生活服务板块见证了经济活动逐渐复苏。饿了么本季度商业效率提升,外卖订单增速回暖,持续录得GMV正增长。由于平均订单金额同比提升及每单配送成本下降,每笔订单的单位经济效益持续为正数。2023年1月,高德的使用需求迅速恢复并创新高;受益于过去两年持续的供应链和履约服务能力建设,飞猪出境旅游业务迅速增长,乡村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132%。
阿里云本季度收入在抵消跨分部交易影响前和抵消跨分部交易影响后分别为266.93亿元和201.79亿元。其中,公有云收入健康增长。在抵消跨分部交易影响后,来自金融、教育、汽车等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同比增长9%,占阿里云总收入的53%。本季度,阿里云继续加码海外市场,并开始在日本运营第三个数据中心,支持不断增长的云服务需求。2022年,阿里云在海外累计新增6座数据中心。过去三年,阿里云在海外市场营收增长超10倍。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季度,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中单位数下降。凭借多年能力建设积累的独特用户价值,截至12月31日,在淘宝和天猫消费超过人民币10000元的消费者数维持在约1.24亿,并有98%的留存率。同时,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淘宝不断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本季度,在淘宝和淘特上M2C商品产生的支付GMV同比增长超过35%。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尽管需求减弱,以及供应链和物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措施变化的一定影响,阿里仍取得稳健的季度业绩。展望未来,预期消费者信心和经济活动将持续恢复。阿里将继续在竞争环境中专注为客户带来增长,并为股东创造可持续的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