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ChatGPT概念 chatgpt使用的是大模型吗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2023年2月23日,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在上海正式发布《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ChatGPT)的进展、风险与应对》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该报告聚焦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及其社会影响,在深入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各类治理风险进行总体评估,并提出应对风险的策略与具体建议。
《报告》指出,ChatGPT代表了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最新进展,显示了大模型的巨大影响力。一般而言,大模型是指容量较大、用于深度学习任务的模型,通常具有海量的参数和复杂的架构,具有涌现性、扩展性和复合性的特征。从发展历程来看,大模型经历了单语言预训练模型、多语言预训练模型与多模态预训练模型的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大模型呈现出“大模型”和“小模型”协进、通用化与专用化并行、平台化与简易化并进的发展趋势。
《报告》对于当前各国发展通用大模型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美国作为传统的科技强国,在大模型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美国各巨头科技公司均有相关雄厚的技术资源和能力。中国虽然在大模型发展上正在迎头赶上,各科技公司纷纷加入了大模型开发和应用的队伍,但总体而言,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报告》还从原创能力、技术配套、制度环境三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了中美之间的发展差距和具体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报告》深入评估了通用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场景扩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治理风险和挑战。例如,在技术方面,大模型存在着鲁棒性不足、可解释性低、算法偏见等风险;在社会方面,大模型可能加剧数字鸿沟、侵犯个人隐私、诱发网络犯罪、冲击教育体系;在经济方面,大模型将加速寡头垄断、推动产业结构重塑、替代传统就业、推动世界分工的重组;在政治方面,大模型将给政治决策、舆论引导、监管机制与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冲击。
《报告》针对通用大模型可能造成的治理风险提出前瞻性应对策略。从构建法律之治、增强竞争能力、加强市场应用、防范失业风险、推动教育改革、维护政治安全等方面,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原则、制度建构和相关举措。
具体内容如下:
责任编辑:张薇
三体外星人如何解读电波 三体中发给外星人的话
三体外星人如何发现太阳系的,三体 外星,三体中外星人怎么降维,三体外星人图片 近期,随着《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小说衍生影视作品的热映,与外星文明、外星生命如何沟通,又成了不少人忍不住想一想的有趣问题。 图片来自《三体》剧照 比如我们如何生成一条代表全人类的消息?我们该如何跟外星人沟通?他们的数学会和我们的一样吗?面对这些问题,这本《万物认知指南:50个答案出奇古怪的问题与真相》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其实近50年前,知名作者卡尔・萨根和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就做了这件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创造一个只能用一种方式破解的密码。1974 年,他们俩使用了这样的密码,试图代表全人类与外星生命取得联系。 痴迷外星人的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 《暗淡蓝点》作者卡尔・萨根 与外星人打交道可能会是人类历史上颇为重要的大事件。但问题在于,我们一上来要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是什么? 任何参加过社交酒会的人都会明白,即便是在一个中等大小的房间中,并且到处都是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决定如何开口说出第一句话都已经够折磨人了。那么,我们应该发出什么样的信息来向全宇宙(现在我们只能做到向全球发布信息,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具备跨星系发送信息的能力)宣布“我们在这里”呢? 图片来自《E・T》剧照 他们巧妙地编码出了一条代表全人类的信息,并且在1974年11月16日这天借助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通过调频将其发送了出去。 图片来自《三体》剧照 那他们又说了什么呢?让一条狗听懂人话已经非常困难了,更别说向一个外星文明介绍你这个物种。不过德雷克和萨根这两个人都很聪明,运用的就是数学的普适性。 质数是一种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的数,并且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土星上,甚至是在马头星云中那些尚未被发现的行星上都是如此。因此,德雷克和萨根就选择用质数来编码信息,于是这条包含着1679个二进制数字(比特)的广播就此诞生。他们认为,能够接收到这个信号的智慧文明,必然对数学有着足够的理解,因此它们能够认识到1679是一个半质数,也就是只能被两个质数(23和73)整除。 图片来自网络 假设现在一位外星天文学家从外太空接收到了这个奇怪的信号,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它发现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中包含1679个比特。接下来,它伸出了某一只手,抓了抓自己的某一个脑袋,意识到应该将这些比特放置在23×73的网格当中,然后……天啊!它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有趣的图像。 在这幅图中,外星天文学家可以看到我们太阳系的示意图,一个醒目的人形图案表明我们的家园位于从太阳向外的第三颗行星。它们会看到组成DNA的氢、碳、氮、氧、磷这几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以及DNA的双螺旋结构。它们还会看到一个表示43亿这个数字的图案,这是1974年地球的人口总数。破译了这些有关外星文明的神秘信息之后,它们可能会立即联系自己的领导人,之后可能会发生一些科幻小说中描绘的场景――它们向太阳系派出一位信使来与我们友好交流(或是摧毁我们的文明)。 宇宙三级文明图 这一切都使得发送阿雷西博信息的那一刻看起来具有里程碑意义,不过我得先提醒几件小事。首先,这并不是真的面向全宇宙的广播,向全宇宙广播所需要的能量已经超出了地球所蕴含的能量之总和。所以更切实际地说,它的目标其实是银河系边缘的一团恒星――所以更像是面向邻近的国家用火把照亮一个村落。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的图像长什么样子。 逆时针旋转90°可看,图中包含人类、DNA双螺旋等信息 你能从中看到太阳系吗?能看到DNA的双螺旋结构或者是磷酸盐的化学结构吗?当然不能,这些我们都看不到。假设A是满分的话,那么1974年的这张图的评级只会是F。讽刺的是,它看起来更像是20世纪70年代的街机游戏《太空入侵者》(Space Invaders)的截图,而不是一封来自陌生新世界的邮件。人形图案代表的是美国男性的平均身高――这是20世纪70年代人常有的性别偏见,因为大约一半美国人的平均身高比这个图上标示的要矮5.5英寸(约14厘米)。而且这幅图中还有一个没多久就已经过时的信息。在人形图案的下方是太阳以及太阳系中的几颗行星,显然最右边的点代表的是冥王星,那时它还是太阳系的第9大行星。 然而在2006年,它被踢出了行星的行列,被降级为“矮行星”。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接收到这一信息并成功破译的话,它们可能会认为:“这幅图像太疯狂了,我们得离这些家伙远点儿。” 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的冥王星 最后,在21000年后,当这条消息到达21000光年外的目的地时,当时瞄准的目标恒星早已不在原来的位置了,并且我们这些人也早已死去。总而言之,这个主意很巧妙,但实际效果不怎么样。宇宙还有更多奥秘还等待着我们的探索。以上内容,摘录并改自《万物认知指南:50个答案出奇古怪的问题与真相》这本书,(英)汉娜・弗赖伊、亚当・拉瑟福德著,柏江竹译,由中信出版・鹦鹉螺2023年1月出版。 更多出人意料的认知指南,令人捧腹的古怪真相,尽在这本书中,想要一探究竟的朋友,可不要错过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