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书的小妙招 推荐好书每天必看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上周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了逛北京图书订货会的情况,随手也晒了一些自己看中的好书。收到这样一条留言:
真是一个特别好的提问,细想一下,不仅仅是逛书展,咱们在网络上、实体书店里买书,怎么选书、如何练就火眼金睛,还真的大有学问。
最早关注我的朋友们都知道,当年小D早产造成左右脑最高级别的脑出血,那时候除了康复干预,医生专家都建议,多读绘本多玩“聪明玩具”,都是对大脑有正向刺激。
可以说,小D就是亲子阅读的受益者,我也从自己作为母亲选书,慢慢作为你们信任的阅读推广人来选书。
咱们公号一年开团几十套书,但可以不夸张地说,我一年要经手看到过的绘本都是五位数的。
特别让我开心的是,我们逛展时遇到了那么多我们推荐过的书,它们都在黄金销售位置的C位上:
月初刚开过团的《今天在等待着明天》, 妥妥C位
之前开过团的《科学之友》又有新书要出啦
我们团过的好书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认识到,就觉得好欣慰~
那每年的书展其实都能挖到好多宝藏,毕竟各家出版社都拿出了自家的看家书/重磅新书,是实打实的精品汇聚啊。
那顺便也剧透下我们3月的新书吧,春节前我就逮到的这套BBC超级重磅的科普书:《王朝》
还有这个《中国奇谭》,在B站已经超级火了,这次去中信展位我就只看到了海报,但我是第一时间已经和编辑预订了他家的新书了
那今天就把自己这些年积累下来的选书心得和你们分享。
1
第一眼,看“门面”
新手父母,或者对绘本研究不多的父母们,选书的“捷径”就是看“门面”。
什么是门面?获奖情况和出版方。
选绘本首先可以看这本书拿过什么大奖,一般大奖作品都是经过无数的专业评委火眼金睛筛出来的作品,内容质量足够过硬,还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当然,“艺术价值高”,可能给孩子读起来会有一些门槛(所以我称之为是“第一步”)。
像咱们比较熟悉的有美国凯迪克奖、国际安徒生奖、英国凯特・格林纳威插画奖、意大利博洛尼亚奖、日本绘本大奖等等;
还有一些大家不熟的,像德国绘本大奖,它可是欧洲最重要和最具权威的绘本大奖,像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大奖,也是国际插图领域门槛最高最重要的奖项。
拿过这些奖的作品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也是很多国内出版社挤破头要抢的作品~
除了国外的大奖,咱们国家原创绘本界也有两个大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和“信谊图画书奖”值得关注,想找优秀原创绘本的妈妈,可以多去挖挖这俩奖项的作品。
说完了大奖,接下来就要看绘本的出品方或品牌方了,哎,挑书不是得先看出版社么?这里也先给大家科普下。
国内的出版管理制度非常严格,每年批准出版多少书,会统一发放“书号”,这就像“准生证”一样,只有正规出版社才能获得的;
所以,国内知名的童书品牌,比如蒲蒲兰、爱心树、信谊、浪花朵朵、读小库等,是专做策划、编辑的,但是在出版这个环节,需要通过出版社申领书号,所以一个童书品牌会跟一家或多家出版社合作出书。
当然也有很多大型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童书品牌,像中信出版社旗下有中信童书、海豚出版社有海豚绘本花园,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旗下有100层童书馆、贵州人民出版社下的蒲公英童书馆等等。
所以,准确来说,选绘本要看童书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独家所长。
艺术类的、哲思类的绘本可以去看浪花朵朵、读小库,他们的书都相当有格调;
找大师大奖作品可以去看中信童书、启发、接力;
科普类的看DK、尤斯伯恩、科普社,原创类科普看信谊。
根据我自己这么多年一路买下来的经验,认准这些口碑童书品牌或出版社,基本盲买不会出错。
当然,获过奖的就一定是好书吗?XX出版社出版的就一定是好书吗?肯定不是,但谈的是概率论,在这些范围内选择书,大概率翻车的情况比较少。
2
第二眼,看“内里”
门面是“偷懒”功夫,那么真正考验的是“内里”,也就是说要看文本和图画。
这是我特别要强调的,绘本是文+图结合的载体,任何一方缺失都不构成一个好绘本。
而我们大人长期的习惯就是只看文字,所以选择绘本的时候容易忽略图片。那么文字和图片怎么看呢?没有定律,但说说我的方法。
01
・ 快速翻,看画风 ・
我拿到绘本后,第一眼习惯先快速从头到尾翻一遍,看画面。
人的感觉其实比“理性”更好用,尤其是看过很多绘本后,我们的第一感觉常常就奠定了70%的初步印象。
好的绘本图画也会讲故事,看画到底要看啥?看画风,看细节。
来自《这样折起来》
画风要是灵动活泼的,画里的人物/动物的表情、动作还有背景是要动感的、细致的,光看画好像就能看到孩子自己;
看看武松那愤怒的表情,太形象了
来自《武松打虎》
读这样的绘本孩子才能更好地代入自己,更容易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旨,感受到图画的真正美。
比如科普类的,这种高清大图就相当有视觉冲击力,翻起来就像看电影大片,超带感的~
来自BBC的《王朝》
看细节,好的图画里都藏着特别多的小细节,也是绘者精心准备的“藏猫猫”游戏,里面有太多等着你和孩子来挖的小惊喜、小秘密。
娃自己就会代入进去
那想要提高自己看绘本的眼力,建议可以多看大师的经典作品,选几个自己喜欢的绘本插画大师来练眼;
像我喜欢的艾瑞卡尔、李欧・李奥尼、莫里斯 ・ 桑达克、五味太郎、荒井良二、罗特劳特、苏珊娜,他们的画里真的藏着数不尽的宝藏。
02
・ 细细看,看文字 ・
第二次再翻,我会看文字,了解它讲述的选题和讲述的方式。
具体怎么看,那么也有几个小原则:
0-3岁,文本是否简单,朗朗上口
这个年龄段的绘本,主题尽量选择比较生活化的,能够满足孩子的认知需求的,可以尽可能地扩充娃的词汇库。
内容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文字读起来是朗朗上口的,读起来就像和娃在玩有趣的游戏。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选书的时候,自己大声读出来;
来自小科学之友
看这本《小科学之友》,语言直白简单,画面里配有砰砰、稀里哗啦这样的拟声词,读起来节奏感十足,小娃就爱这类的。
为啥呢?好玩啊,给娃读书的时候,你读到这些声音,就给静止的画面带来了动感和生命力啊,怎么会不勾起娃的好奇心。
3-6岁,故事是否逻辑清晰
有趣味性,较少“抽象性”
这个年龄段的绘本主题内容应该是童真有趣的,逻辑清晰,让娃能通过画面推测原因或结果,能启发孩子思考的。
像很多脑洞大开、情节曲折、画风夸张幽默的绘本就特别招这个年龄段娃的喜爱。
这次我在书展上就挖到了一套超搞笑的绘本,看毛毛虫怎么应对成长中的各种坎儿,也可以说一只毛毛躁躁的毛毛虫的成长轻科普。
大概翻了下内页,就被书里的毛毛虫逗得哈哈大笑,里面埋得各种梗,太能戳孩子了。
6+,是否有“起承转合”
6岁+,要开始读向自主阅读阶段过渡的桥梁书,这时候的故事要以语言文字阅读为主,插图阅读为辅。
故事一般要有一条紧密相扣的环和一条清晰的逻辑线,语言简洁偏口语化,风格要温暖、幽默、风趣,能抓住孩子的眼球。
来自《世界桥梁书精选书系》
在接力出版社我就一眼看中了这套桥梁书,主题多元,内容深入浅出的,文字量适中,刚开始自主阅读的孩子读起来不累。
03
・最后看,文和图的结合 ・
好的绘本,必定是文+图,是1+1大于2的结果。
彭懿老师说过,好的绘本里至少藏着三个故事,一个文字讲的故事,一个图画讲的故事,还有就是文+图相加讲的故事。
这个就让孩子自己 能感受到花木兰的勇往直前
也就是文和图,手拉手,互相补充,一起把故事努力讲好,咱们要看的就是这第三个故事。
来自《一万种时间的掠过》
好的图画书一定都会有一个好看的故事,那图画则负责串起情节、勾起悬念,让你欲罢不能,非要一口气读完不可。
这时你要带孩子做的,就是用想象力这跟无形的针,把画面一个个缝起来,最终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来自《满先生和空先生》
同时,也要避免,图或者文过满,导致全部“说透”,孩子就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
也就是要选择有适当“留白”的,可以让孩子动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知识储备,把那些不满的东西自己给它补上。
3
冷静下,看孩子
绘本阅读里面其实是有三方的,父母和作者,孩子和作者,父母和孩子。
但经常,我们父母选择绘本都只是从父母角度出发,或者从“别人家孩子”出发。
你看,别人家孩子看这套书,都能自己读好久,这句话,甚至这样的视频,往往就容易让老母亲上头,立马就要下单。
而像我呢,早些年会经常容易被艺术性或者文学性强的绘本上头,结果发现小D压根不感冒。
所以第三步,就是看完绘本,咱们也要冷静一下,想想自家孩子最近的爱好在哪里,仍然要投其所好的。
举个例子,没事在家就嚷嚷“打打杀杀”的孩子,你提供一套抒情散文绘本,大概率他就是坐不定的。这时候,选择冒险题材的,英雄人物角色的,更容易赢得孩子的心。
同样的,3、4岁的孩子刚刚开始对身边一切“名词“感兴趣,你非要给她一套讲述抽象概念的书,她肯定也不会喜欢。
毫不夸张地说,我是接触到绘本后感受到“心生欢喜”这个词的含义,也是那个刹那,我真切感受到,喜欢是一切的原动力。
虽然今天在聊选书方法论,但最后也要提醒大家: 绘本最重要的功能呢,其实就是带给孩子快乐。
每当孩子读完一本绘本,能眼中闪着光,发出深深的感叹,我觉得这就是最有意义的。
大J叨叨叨
开年后的第一次出差,我终于要回上海了,可太想念女儿啦~
好久没出来走走,没见到那么多人,也没见到团队了,尽管累但也有很多新的启发和思考,回头写写和你们分享。
三八节想给自己买点护肤化妆品的,可以看看这个
想要给孩子安排春鞋的,别错过
说个好玩的事,北京出租车上,我问:师傅,咱这么开能看到天安门。出租车司机说,能啊,准备好,我给您开慢一点,开出视察的气势来~
哈哈哈哈,可太可爱了,车上拍的,和你们分享。
觉得文章有启发
精神内耗心理内耗是什么意思 如何有好情绪 避免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是心理疾病吗,精神内耗含义,精神 内耗,精神内耗对身体的危害我们的心智是很复杂的,因此,要想管理心智,我们需要借助简单易行的工具。
《完整的人》简介
你有多久没有体验到早晨醒来,充满希望地迎接新的一天的感觉了?
你为什么活得那么累?为什么总是感到挫败与倦怠?
因为心智中某些层面的缺失,无法获得完整的内在精神力量。
心智模式决定人的行为、情绪,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
心理治疗师、畅销书作家史蒂夫・比达尔夫提出了两个关键概念,带我们整合心智的四个层面,走出精神困境:
通过大脑高级功能“超感知”,迅速、微妙、灵敏地感知当下发生的事,明智地做出选择;
探索心智的“四层公寓”,从身体、情绪、思考到灵性,拾级而上,实现心智跃迁,应对压力过载与精神内耗。
重塑我们的心智模式,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与内在自我建立连接,化解内心的纠结与矛盾,过上更加轻松、愉快、生机勃勃的生活。
《完整的人》精彩书摘
我们心智公寓的第四层,即我们与万物相连的地方,是我们灵性的所在。这并不关乎信仰,而是世人都有的一种直接的经验和感觉,找到归属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渴望,愿意穷尽一生去追寻。
灵性处于顶层是有原因的。它对我们身心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正如手机在没有连接网络时功能非常有限一样,如果不把灵性与周围更广阔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它将毫无意义。
最顶端的这一层与其他楼层不同。它是一个露天的屋顶花园,对着天空敞开。众所周知,灵性很难用语言表达,因为语言常用于描述微小而琐碎的事物(如汤匙、猫狗、鼻孔),而不能用于表达伟大的奇迹。
但是你还记得小时候那种美好的感觉吗?记得那种完全自由、朝气蓬勃的感觉吗?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时代,迎着风在沙滩上奔跑,海鸥在天空中自在翱翔,海浪拍打着海滩,云朵高高飘浮于海平面之上,你感到了绝对的、完全的自由,或者说“彻底的”自由。你还记得那种感觉吗?
那种绝对安全、没有边界或任何形式的自我意识的自由感?那是在什么地方?在你几岁的时候?
灵性是再次获得那种自由以及合一感。灵性是同情、平静、创造力,你不再局限于小我,在生活中变得轻松自洽。
《完整的人》作者介绍
史蒂夫 比达尔夫,澳大利亚心理治疗师、儿童养育书畅销书作家。有40余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帮助那些处在特殊境遇中的人克服创伤与痛苦,以儿童教养和家庭问题为主要方向。
《完整的人》书籍点评
这本书有一种最终的、关键的行为,比达尔夫称之为“拯救世界的个人尝试”。―― 《爱尔兰时报》
明智、坦率和有用的书。―― 《悉尼先驱晨报》
想要这本书!
会看书受益终生!
多看书,看好书,陪孩子终生学习!
关注乐爸说,一起探索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