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 为啥最怕腊月生也怕腊月死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到了冬天,天气慢慢变冷。有一句俗语叫做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应该是一年当中与正月相并,同时又充满喜庆的日子。早在周朝的时候,在12月份便有祭祀的活动,因此这个月又被称为腊月。
而过了腊月以后到了春节便是一个让人浑身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日子,毕竟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过程,是人们满怀期待迎接未来的起点。
但是有的人非常盼望腊月年关的到来,但有的人却认为腊月并不仅仅都是喜悦。有句俗语叫做“人怕腊月死,更怕腊月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这句俗语呢?
什么叫“人怕腊月死”呢?
首先我们能够想到的便是精神上的恐惧。从古至今人们都会流传这样一个想法:老人在冬天承受不住寒冷,导致去世。我们都知道每到腊月的严寒时期,尤其是在北方这些地区,由于地理原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天气会十分寒冷。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想到的取暖方法较少,不能保证在寒冷的冬天能够得到温暖。贫穷人家的房屋四处漏风,缺少隔风之物。家中财物缺乏,又没有衣服过冬。
在冬天里老人的身体中新陈代谢较低,是疾病复发的高峰期,所以在人们心中冬天是最容易家中老人去世的时间。
第2个原因便是一旦在腊月家中有人去世,则会让全家人充满悲伤的情绪度过一年。从古至今每年到了腊月的时候,人们不仅要准备年货置办新物。而且还要缩减食物,尽快还清在外的债务,避免在新的一年中还带着外债。
其实生和死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人们举行葬礼也代表着这个人已经到达了人生的终点,所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葬礼十分看重。
家中一旦有人去世,家里人为了体面,则会为去世的人操办葬礼。伴葬礼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花销都非常大,并且还要麻烦周围邻居以及乡里乡居,欠下人情。并且在腊月那段时间,天气严寒,难以为去世的人下葬,因此葬礼的流程又会被耽搁许久。
从民间的风俗来说,一个人的葬礼持续的时间会非常久。不仅有三七、头七这种说法,还有百日、周年等祭祀的时间。在进入腊月之后,民间过年的气氛也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我们都知道腊月过去之后便是正月,也就是说过年的气氛一直会延续两个月左右之久。也就是说上一年的年末,到下一年的年初。在这两个月当中都会充满节日的喜庆,人们纷纷沉浸在欢乐的气氛当中。
如果说腊月的喜庆恰巧与一个人的葬礼相撞,就会造成这新的一年都会在悲伤的感情中度过。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对于生者来说是任何人都非常不愿意见到的事情。所以人们从老一辈就流传下来的俗语,并不是空穴来风,其中包含着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与处理方法。
什么叫“更怕腊月生”呢?
人们都好奇,为什么在下一句老祖宗要提出这句话。农历的12月份也是一年当中所剩的最后一个月份,当进入到这个月份之后,便会出现许多大寒、小寒这样的季节。同时在一般的情况下,腊月也会在寒冷的冬天中气候最低的三九、四九天包括在内。
老一辈的说法并不是说在腊月出生的人,命运不好,而是说在这一阶段出生的孩子,成长过程会比较艰难。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农民可能忙碌一年,却留不下粮食。尤其是到了冬天,可能全家的口粮也不足以支撑。
没有了足够的粮食,又在此时诞下了一名婴儿,原本婴儿的体质就十分虚弱,奈何又没有足够的口粮,导致婴儿刚出生便要忍受饥饿,人们又怎么忍心在腊月生孩子呢?
但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是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天气会非常严寒。而在古代根本没有较为先进的保暖措施,他们不像我们当今社会,有暖气有空调可以供人们保暖。虽然说腊月蕴含着吉祥与喜庆,但需要注意的问题也非常多。
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由于经济落后以及社会发展较慢,所以在古代,因寒冷而无法治愈或者生病的人比比皆是。
因此如果说有人在腊月这个时间段生下一位婴儿,而家中又没有可靠的保暖措施,往往就会给原本刚出生身体脆弱的婴儿带来一定的伤害。更严重的时期会对婴儿产生夭折的危害。
原本婴儿便容易伤风感冒,再加上年关的忙碌,人们都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人来人往,各种原因都是对婴儿的考验。为了避免这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古人便不想在腊月诞生孩子。
在过去的人们心里,命好的孩子通常会让他们在8月份的时候出生,人们会算好孩子出生大约的时间以此来推算。因为在8月份的时候正是粮食丰收的季节,而当时的气候也正合适,宜不会对刚出生的婴儿产生危害。
腊月有什么习俗?
到了腊月可以说天天都是节日,不过现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记得清楚。他们在古代是人们最期待的一个月份,在这个时候,大人和小孩每天都洋溢在快乐的气氛里。
第一个是“腊月初一蹦一蹦”。这里所说的俗语并不是我们打眼一看所理解的站着蹦几下,而是说圆梦在这个时期爆爆米花。古时候的爆米花机器与我们现代有所不同,当听到声响后,就说明爆米花爆好了。人们通常都喜欢买回家中给孩子吃,这也寓意着全家老小不得病。
第二个是我们已经熟知的腊八节。到了腊八节这一天,我们会发现离过年越来越近了。腊八首先人们习惯喝腊八粥,在此之前腊八粥是来自于北方的传统。而现在看来,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原本到了腊八都会喝腊八粥,并且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非常浓厚。
在腊八节这天,除了腊八粥,人们还会制作腊八蒜。通常人们会在腊八节到来的前15天左右,将大蒜剥好并且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然后用家中的米醋和冰糖腌制两周左右,最后放入到阴凉位置,直到大蒜变绿之后,那就证明腊八蒜已经制作完成。
第三个是赶庙会。当腊月进入到15号时,有的地方会举办许多庙会。人们流传下来的是指在腊月十五这一天是求平安的日子,但现如今庙会已经变成我们当今的娱乐活动,也是十分热闹。
第四个是过小年。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年夜。虽然称他为小年,但是在这一天人们也会吃喝玩乐,同时也是祭奠灶神的日子。
在古代,人们家里都是用柴火,在这一天会在家中准备好神像以及供奉的食物,以此保佑自己,灶台兴旺,平平安安。
第五个是扫房子。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是人们打扫房间的最佳时期。人们会在这一天做好分工,将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不放过家中的任何角落。一家人齐心协力将房屋打扫干净,为的是迎接春节的到来。
第六个是吃豆腐,贴窗花。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人们习惯吃豆腐。他们认为吃豆腐,用谐音来说也就是吃“福”。家中有条件的人更是会自己亲手制作豆腐,虽然过程非常艰难,但是其中的意义非常深刻。
人们认为只要吃了豆腐,也就是把自己的福气全部吃进肚子里,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福气满,好运多财。
除了吃豆腐之外,在腊月25这一天也是人们贴窗花、写福字的日子。人们亲手将福字写出,用喜欢的图画把窗花剪出,亲手迎接福气的到来。
第七个是杀猪割年肉。在腊月26日这一天,人们会专门请来杀猪的屠夫以及家里的亲戚朋友来帮忙。在过去的年代里,家中没有冰箱,所以猪要等到年底才能进行宰杀,这样人们在过年的时间才能够吃到新鲜的肉。
有的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在众人帮忙之后会一起吃杀猪宴。并且会将新鲜的猪肉送给亲戚朋友,所有人热热闹闹也是很开心的。
第八个则是赶大集。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马上就要接近过年,大部分人已经制备好了所需要的年货。但人们还是会提前列好清单,全家出动去赶大集,查漏补缺,看是否有自己需要用到的物品。在这天集市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第九个则是祭祖。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人们在28号就把已经做好的馒头,包子,馍馍等提前做好为的是29号早上祭祀祖先。当然有的人认为在29号当天所蒸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最新鲜的,便会起早,赶忙制作。同时把过年需要准备的酒打好,等待除夕的到来。
最后一个便是除夕夜。腊月三十这一天也就是过大年,是最隆重的一天。不过根据地方习俗不一样,有的人早上过,有的人中午过,大部分人选择晚上过。这些实践的不同,也是由于在古代不同地区所流传下来的习俗有所差别。
人们在吃完除夕的年夜饭之后,一家人守在电视旁,观看春晚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而家里的孩子则会收到压岁钱,获得许多糖果,这也是许多小孩非常期待的一天。
除夕的习俗有很多,不单单是我们所了解的这一些。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些已经被我们慢慢淡化,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野。无论如今存在与否,我们都不能否认他曾经的存在。
当然对于一些现代人来说,有一部分人也是非常害怕腊月的到来。因为腊月中所涉及到的节日非常多,注意的问题也就十分重要。尤其是家中的女人,到了腊月一定会非常劳累,这一现象从古至今都是一直发生的,他们要为过年置办许多年货。
总之,像“人怕腊月死,更怕腊月生”这种说法对于古代农村的人民来说,更加体现了基层人民生活的不易。我们应该尊重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说法,毕竟我们身在现在所处的处境不同,更加不能对其进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