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囤积症是精神疾病 囤积症需要治疗吗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热爱囤积的她被诊断为囤积症
小郑告诉胡雄,王女士平时也不买很贵重的东西,多在打折季或者促销购物,而家里旧东西也不舍得扔掉。开始,她只喜欢收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如电影票、火车票等,后来就发展到收集所有的票据、标签。45岁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
经过详细了解,胡雄诊断王女士属于囤积症,需要接受治疗、干预。
存在认识误区,就诊率很低
“从门诊上看,此病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偏多,但是就诊率很低。”胡雄说,他接诊过不少例子,但是能像王女士这样愿意当面找心理医生聊的并不多见,大多数囤积障碍的患者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因此不会主动看病。
这种情况下,即使家人强烈建议其看心理医生,但由于当事人依从性不高,很容易放弃治疗,效果也就不理想。
“对于囤积障碍患者来说,最主要的治疗是心理治疗,通过心理治疗逐步改变当事人的认知。如果个别严重的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还需要用一点药物辅助。”胡雄说。
被定义为精神疾病,有利于该病的治疗
在多年前,囤积行为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症状,因此也曾被称为“囤积强迫症”。但最新的研究发现,在囤积者对他们的杂物做出扔或留的决定时,大脑活动情况与强迫症患者或正常人完全不同。
据国外调查,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为1%~3%,就诊率却很低。胡雄认为,将囤积障碍单独列出来是对此病的重视,同时也更有利于该病的治疗。
与过度节俭、购物狂不同
一提起囤积障碍,很多年轻人会想起家里的老人。“因为从小生活习惯的问题,很多50岁以上的人会多少有囤积障碍的症状,但是还不能诊断为囤积症。”胡雄说,很多老人囤积只是出于节俭的习惯。
对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李幼辉表示认同。“部分老人不爱扔东西是出于节俭,他们一般不会乱买东西;而囤积障碍除了不爱扔东西外,还很热衷买可能根本用不上的东西。”李幼辉说,除此以外,“购物狂”的部分表现也和囤积障碍患者有类似之处,但这两者也不一样。
如果你要他们放弃自己的囤积物,他们将会难以取舍、异常痛苦。(来自大河网,文章有删减)
四年级写人作文热心肠的奶奶500字 四年级写人作文500字我的奶奶
写人的作文热心肠400字,热心肠的人作文200字三年级,作文 热心肠的人,热心肠写人作文300字我的奶奶今年71岁,从小生活在农村,近几年搬到城里和我们一起住。自从奶奶来了以后,可谓“鸟枪换焕——大变样”,大家都说她是个名副其实的“潮人”!连号称00后“潮宝”的我都自叹不如呢。不信,我带你去看看。
每天天刚刚亮,广场上来了一位老奶奶。她烫着大卷,一身红衣红裤,不急不缓地在那儿比划着,那就是我“八十岁奶奶搽胭脂——老来俏”的奶奶。“抬腿,吸气,呼气,转腰……”奶奶的动作如行云流水,那谨慎,专注的姿态简直是“裁缝师傅戴眼镜——认针(真)”。要比赛了,奶奶去美容店做了个头发,化了个妆,风风火火上台了。“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如一阵风……”音乐声中,奶奶推手,抬腿,虽然缓慢,却似有千钧之力。比赛公布了结果,奶奶获得了冠军。“活到老,学到老”,奶奶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为孙女辈的我点亮热爱生活的灯。
奶奶不仅是“太极高手”,还是“网购能手”呢。
“哇,打折了,打折了!”听到这声音,我就知道奶奶又会拿着包去实体店购物了。“全场*一送一,剩下最后一天,赶快来*哦……”楼下广告声此起彼伏,唉,奶奶怎么不为所动,还关在房间里呢?我悄悄走进一看,呀,只见奶奶戴着眼镜,拿着IPAD正在购物。一会儿进京东,一会儿逛天猫,一会儿游淘宝,正逢双十一,全部打折,衣食住行,应有尽有。看看,奶奶连过年衣服也网购,更别说年货了。用她的话说:“网购物美价廉还送货上门,多方便呀!”
怎么样,我这奶奶是不是真的很潮?我爱这“潮人”奶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