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高仿LV 难分辨 精品高仿LV能一眼看出假么

双十一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第1页 :基本信息

  

  书名:《人民大澡堂》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尉迟琳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凤凰卫视主持人尉迟琳嘉的脱口秀节目台词记录。在节目中,他精挑细选古今中外的社会民生、政经花絮、文化动态、娱乐八卦等各类资讯,以一种弦外有音、话外有意的讽刺调侃风格,绘声绘色地奉献给大家一道回味无穷的资讯盛宴。

  作者简介:

  尉迟琳嘉,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2004 年参加央视三套节目《挑战主持人》,夺得年度总冠军。2005 年节目改版后,成功连任九期擂主,成为该节目里程碑式的人物,自此被广大观众所熟知。赛后曾在中央电视台《健康星》和中国教育电视台《青春嘉年华》等节目中担任主持。后签约香港凤凰卫视,主持《娱乐大风暴》《倾倾百老汇》《笑逐言开》等节目。曾获凤凰卫视2007 年度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奖。

  书摘正文:

  春眠不觉晓:戏说历史跌宕起伏

  1.我是记者,容易吗我?

  有史以来最具名气的战地记者罗伯?卡帕有句经典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还不够近。”可问题也就在这儿,如果你离炮火太近,就不是你拍炮,而是炮拍你了。

  记者和民众的最大区别

  平时我们最常见的记者,一般都是在事件现场,手持麦克风,对着摄像机,哇啦哇啦。记者和老百姓遇到一件事最大的区别在于,清晨你看到家门口死了一头猪,咱老百姓会说:“呀,这个地儿怎么会有猪呢?”而现场的记者会说:“观众朋友,今天清晨6点多,在XX路与YY路交接的ZZ社区门口,发现一头体态健壮的猪惨死路边。在我们赶到现场时,社区门口已经拉起警戒线,警方正在对现场进行查看。关于这头猪的死亡时间及当时的具体情况,我们先来采访一下目击证人――买菜回来的王大妈。王大妈你好!哎?王大妈呢?”

  第2页 :1.我是记者,容易吗我?

  古代记者=史官+野史作者?

  记者是事件的亲历者,也是事件的记录者,古时候的记者是吃公粮的,走公务员编制,主要从事皇室及政府内幕的发掘工作,就是咱历史教科书上的“太史令”,东汉以前多由伤残人士担任,比如左丘明、司马迁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反歧视残疾人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当时的新闻报道,也就是写史的方式,以“礼”字为核心,“礼”字代表的就是对君臣大义的维护。要说中国第一位“名记”,应该是晋国史官董狐:当时的君主晋灵公,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为此执政大臣赵盾多次劝谏,但是灵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赵盾害怕,只好逃跑。

  故事的前半段听起来,应该属于一起寻求政治庇护的跨国追杀案。可没等赵盾逃到边境,表弟赵穿带兵将灵公杀死了,于是赵盾又返回了晋国,继续执政。但是根据当时的“礼”术,赵盾不去追剿叛臣,已属于弑君大罪。所以史官董狐便以“赵盾弑其君”作为记录。虽然赵盾予以反驳,并威逼利诱,但是董狐依然坚持了自己的做法,从而声名大噪。可见古代“记者”都不怕死,有没有?而且对领导极不尊重。

  但是这样“不听话”的“记者”,势必是要给国家添乱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者”走的是立刻记录立刻发表的路线,自己一人就把编辑出版发行全包了。这样一来,不但给国家造成不良的舆论压力,还导致领导工作施展上的困难。所以经有关单位协调决定,汉朝以后的记者只记不发,由最高领导人担任编辑工作。当然,主要出版前一朝代的娱乐新闻,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于当代记者所记则由下一朝代的最高领导人任编辑并出版之。这样做虽有利政策实行,但严重失去娱乐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观性。

  由于群众看不到,在市场需求下出现大量的野史记者,也就是现在的小报记者。他们主要搜集或者胡编一些八卦新闻,用来弥补主流报纸的不足,比较“畅销”的有一本,您可能看过,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当然,根据我多年对八卦界的了解和对市场需求的掌握,他们的作品应该还有《不做经济白痴,和|教你理财》《西施的自我营销之路》《唐伯虎,那些年我追过的女孩》《武则天,如何说老公才会听》《赵匡胤答记者问》等等,够娱乐的吧?

  史上最早的记者是娱记

  据我翻史料查记录,有记载的最早一位记者就是娱记。他生于战国末年,楚国人,在美食界还有一席之地,名字叫作“屈原”。为什么呢?您看,屈原有一特著名的作品吧?说的不是《离骚》,那就是一个官场下岗职工在发牢骚嘛,命苦不能怨政府啊!我说的是他的《九歌》,共十一篇,前十篇每篇一个神,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的,写的是南楚祭天拜神的场景。换一种说法,这不就是户外大型实景歌舞综艺演出《九歌》的现场报道吗?总共十个节目,最后演职人员登台谢幕,那不是送神,那是送客呀!屈原先生不拿一分钱红包,把新闻稿写得如此精彩,实在是如今娱记之楷模啊!

  原来“马拉松”是一名记者

  现代的记者要求高,十八般武艺,不说样样精通吧,但您也别样样稀松。尤其是进入到全媒体时代,记者上能开飞机,下能挖地洞,跑得比兔子快,说得比八哥好。但是,你以为这样的记者是现代才有的吗?

  公元前490年,一个名叫费迪皮茨的希腊小伙子在路上上气不接下气地跑着,他是一名记者(其实是兼职,全职是军队信使)。希腊人和波斯人刚刚在一个叫马拉松的小镇结束了战斗,希腊人成功地击退来犯之敌,宣告雅典保卫战的最终胜利。记者费迪皮茨不但在前线采访,由于缺人,他也参加了战斗。波斯人扑上来的时候,他大叫:“别动,我是记者!”波斯人扭头走的时候,他再冲着人家后背来一刀。小费在路上狂奔着,他要把第一手的采访资料传递给雅典的广大观众。他边跑边想,等下我是应该先抛个悬念呢,还是直切主题呢?

  哦,对!我得先说:“大家好,我是费迪皮茨!”您看,希腊媒体人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采编播一体化呀!不过可惜,记者小费的心理素质还是比较差,跑到了雅典广场上面对着乡亲们的期盼眼神,一紧张,就直接把结果给秃噜了:“乡亲们!我们胜利啦!”

  哗!一时间人声鼎沸,群情激昂,人民互相拥抱,挤成一团载歌载舞,喜迎胜利消息的到来。等回过神来找记者的时候,发现小费已经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断了气,也说不好是大家欢呼声太大吓的,还是人太多挤的,于是雅典主管宣传的官员拿了主意:“他是累死的!”希腊人为了纪念记者小费,开创了马拉松跑;中国人后来也要纪念记者小费,于是开始给记者塞小费,尤其是挖煤的老板们。

  五花八门的当代记者

  其实记者不但有分工,战地记者、摄影记者、娱乐记者,不同国家的记者风格也大不同。举个例子,比如2012年的香港特首选举,竞选人唐英年的秘密豪宅被曝光违规搭建。我们就拿这件事举例说明:

  如果是美国记者,他们主要强调一定要在现场:“各位好,我现在是在Mr.Tang的豪华大宅外,今天的天气非常地炎热,马上带来最新报道。”

  英国记者不在乎这个,人家要会算命才行:“观众朋友,根据我们的分析,Mr.Tang在今天的晚些时候,一定会回到这里,今天不回来明天也会回来,或者,我猜他总有一天会回来,相信我!”

  法国记者就没这么好打发,人家擅长调查:“根据门前的轮胎痕迹,我们请教了相关专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曾经有坦克出入。”

  如果是希腊记者,哦,对不起,那边在罢工,没有记者。

  如果是大陆记者,他会算着慢慢地爬起床,打开电脑,上网下载一篇新闻通稿,接通直播间的电话连线说:“根据我了解到的最新消息……”

  而香港记者呢?走到门口拿出相机刚要拍照,一个保安冲出来说:“香港人不许拍照,这只给大陆人拍!”于是,可怜的香港记者只能化装成施工队的工友进行采访了。

  最近这些年有个现象,就是战地记者常常被表扬,被崇拜,其实这我能理解,冒着生命危险嘛,对不对?但是话又说回来,战地记者的本分,就是到战地上去完成采访工作,和在Mr.Tang大宅外面的采访一样,都是尽自己的本分啊。如果因为到战地采访就评个奖什么的,我在恭喜国内外记者同行们的同时,还是有点担心。

  我一直主张,人类不能把战场当成解决问题、提升业绩、打造英雄的场所。尽管事实上,人类一直把战场当成解决问题、提升业绩、打造英雄的场所哈。

  不管是什么记者,他的业务能力难道不是按报道内容,而是按照工作地点来评价的吗?各位狗仔队朋友们,有没有很感动?有没有?乡亲们,不是打枪放炮的地方才叫作战地,各种真相、各种隐形的战场,都需要记者们拿出勇敢的心,冒着你都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武器的危险啊。大后方也不太平,兄弟们,你们上,我掩护!

  第3页 :2.集体最温暖?――论中国“抱团”文化的起源

  2.集体最温暖?――论中国“抱团”文化的起源

  组织,这是多么亲切的一个称呼,在中国看电视,最有安全感的一句话是:我找到组织了!

  组织是什么?

  那组织是什么呢?您看,这俩字,都有绞丝旁,“组”是“用力编织的绶带”,绶带,都是跟勋章绑在一块儿的,所以这表现的是世界观,进组织,这是荣誉;那“织”就是方法论了,叫“经纬交叉的方法”,意为进了组织要学会搞好关系才行!

  最早的组织形式,没这么深刻,原始社会的组织就是为了大家有肉吃。一开始,大家打猎是自己忙活自己的,顶多打个鸟杀个兔子,什么大象、老虎,一个人干不过啊,后来几个人合计着,咱们组个战队吧,你扔闪光弹,他们俩冲,小王再搞点狙击,我去后面包抄!Go go go,fire in the hole!就这样,原始人民的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寨子里的妇女、小孩望着堆成小山的猎物,惊喜地说:“组织,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为了生产力,“组织”不断地发展扩大,大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夏、商、周等以帝王为老大的专制组织。生活越来越美,不愁吃不愁喝,饱暖思“吟”欲!别乱想,这是说“吟”唱的欲望。于是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开始大规模出现不以吃烤肉为目的的NGO(非政府组织),历史上称其为“百家争鸣”。

  古代最具规模的组织机构――孔子的“杏坛集团”

  孔子的杏坛集团堪称最具规模――这是个大型的出版、教育和咨询机构。孔夫子一再强调自己是非营利组织,“自行束 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是说孔子坚持有教无类不收学费的原则,不过你来上课,给我交一捆腊肉就行。红包不上税,这叫合理避税。

  不过也有神人指出,上孔子的课其实是有明码标价的:交30两,只能站在边上旁听,叫“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交40两你可以问问题了;“五十知天命”,给50两,我告诉你明天考试的命题范围;“六十而耳顺”,交60的,你喜欢我怎么夸你,我就怎么夸你;“七十而随心所欲”,大哥您只要不打我,爱干吗干吗,考试包过学历包拿!

  不管收不收钱,孔子杏坛集团收了弟子三千,出了这么72个优等生,最后,联合出版了《论语》,已经摆在书店热销了两千年。所以,不要和我说什么乔布斯、巴菲特,Mr.孔丘才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企业家。

  孔董事长功成之后,大组织的统治者发现了文化传播和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就不再允许民间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私人传媒公司了。于是文人墨客组织纷纷改以小众俱乐部形式,集会地点也多出现在田间地头密林深处,冠名也开始哈日,不是松下七君子,就是渡边纯爷们儿。

  竹林七“闲”

  在诸多小众俱乐部里,最早被叫响也最多才多艺的应该是三国曹魏末期的“竹林七贤”。他们的确很闲,社会动荡,哥儿七个就躲在竹林深处,喝酒唱歌,写诗下棋,过着七个小矮人一样的快乐生活,但比小矮人更幸福的是,他们不会被白雪公主打扰。

  说说他们各自的白雪公主:先看七贤里的小弟王戎,爱钱如命,他不叫“王钱”真亏了,他太太跟他是绝配,晚上两个人挑灯夜战打算盘,算算明天该收多少租子,白天哥哥进竹林去“贤”,姐姐就出门收钱。而且在普遍瞧不起商人的时代背景下,地主王戎连卖水果的钱也不放过,而且他卖李子卖得很鸡贼,一定把李子核都钻了洞,生怕别人用了他们家种子,可算是知识产权防盗版的先驱了。

  他老婆亦很先驱,那时候,老公叫老婆叫“卿”,老婆叫老公得叫“公”,这有个尊卑之意,主公爱卿嘛,但王戎老婆非管王戎叫“卿”。有一次,王戎急了:不许叫我“卿”了,没大没小,你才是“卿”,你“卿卿”百老汇!他老婆回了段绕口令:“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后来成语词典看这个故事不错,收录其中,起了个名:卿卿我我。

  再看七贤里最“贤”的嵇康,原创音乐人,代表作《广陵散》,而且长得帅。那个时代男人比较娘,出门必须化妆,粉饼腮红抹着,香水发胶喷着,东施效颦扭着,但嵇大哥不搞这些装修,出门就迷倒一大片。应该说嵇康就好比:一个人有着周杰伦的才华,还长了张金城武的脸。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没挺住,下嫁了嵇家,嫁“嵇”随“嵇”。不过才貌双绝的嵇康也有一个大毛病,嗜酒如命,看来玩音乐的自古就贪杯,不过人家喝完了不开车哈。

  也不对,七贤里唯一“仙”字辈儿的酒仙刘伶,最热衷于酒后驾驶,常常是驾着鹿车,一壶壶地喝,后边还跟一个拎着铁锨的家仆,哥们儿说了,在哪里醉倒,就在哪里埋葬,兄弟刨坑儿吧!就为这个,刘伶家的夫妻关系很不协调。不仅如此,刘大哥还是个裸露癖,在家光着身子晃,被客人撞见了:“刘兄!你这是要干什么?”刘伶自己还发上火了:“我还没问你呢!天地是我的房子,这房子是我的裤子,你钻到我裤裆里干吗来了?”后来查了查,这七个人聚在竹林也时常搞*Party,所以竹林七贤也算是我国早期的天体组织吧。

  世界最神秘的组织

  世界上最神秘的组织是共济会,它旗下名人已经不算什么,伟人都是一筐一筐的,当然,也有可能这些消息都是错的,因为它真的太神秘了。据说它的会徽是这样的:由建筑测绘工具――曲尺和圆规以及代表法典的“G”组成。网上流传一张奥巴马的照片,照片显示他手上戒指的图案就跟传说中的共济会会徽很相似。

  这个会徽有很深刻的宗教含义,向上的圆规代表道德、行动和男人,向下的曲尺就是真理、戒律和女人,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万物和谐、阴阳调和的象征――六芒星,就是以色列国旗中间的那个LOGO。法西斯当时清剿的,除了犹太人,其实还有共济会。据说共济会的秘密,还出现在一美元的纸币上,有人问,为什么是一美元而不是100美元呢?因为英语中one这个词,还有神和救世主的意思。

  共济会出现在哪儿呢?首先我们看正面右上角那个“1”字左上角,有一只鹰脑袋,它代表的是美国一个地下家族,或者说,它是共济会精英之中最为精英的人士组织,只有2700人,而且,像这只露头的鹰一样,只有“首脑”。关于共济会,媒体多少还能挖出点儿料,想要报道这个“波西米亚树林”,结果只有一个:根据相关政策法规,以下结果未予显示。

  更玄的还在背面,一美元的背面是美国最早的国徽的正反两面,正面这只鹰上面有十三颗星,代表当时的十三个州,注意了,这个排列不正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六芒星吗?好吧,有人说设计者是犹太人,或者这么排好看。我们再带着六芒星看左边这个国徽的反面,最上边的六芒星的六个角圈住了上帝之眼,而其他五个分别指向了五个字母,M,A,S,O,N,共济会的简称,mason。

  正是由于共济会的神秘,许多阴谋论也找了上门,每当地球上出了什么大事,总会有人问,是不是共济会捣的鬼?就像哪里发生爆炸,我们都等着基地组织表示对此事件负责一样。无论是什么组织,立场都是让成员过得更好,按世博会口号叫作:组织,让生活更美好!但像是恐怖组织之类,为了自己的日子好,搭上了别人的好日子,这就不对了。所以,衡量一个好组织的唯一标准是,组织,让世界更美好!您,是哪个组织的?

  第4页 :3.东有郑和,西有哥伦布――大航海时代的那些事儿

  3.东有郑和,西有哥伦布――大航海时代的那些事儿

  作为一个石家庄的旱鸭子,小时候就觉得北京有很多的门,很多的桥,还有很多的海:这边北海,那边后海,踮着脚还能见到什刹海。后来长大点儿,发现中国人口分布在这么几个海,分别是:上海的,下海的,还有海外的。我置身第四种,也是邻居最多的:苦海。

  “哥大哥”历险记

  就让我们说说另一个关于海的故事――大航海时代,最先想到的当然是意大利人哥伦布。当年的哥大哥,喜欢看旅游杂志,最爱的一本就是那个馅饼师傅马可・波罗写的游记。老马把中国吹得天花乱坠遍地黄金,哥伦布看得心痒痒,一心想去东方扫货。后来找过法国、英国,人家都没兴趣,为了能跟葡萄牙国王说上话,他还出卖肉体,娶了一个葡萄牙贵族。葡萄牙姑娘可能纯了点儿,但国王不迷糊,不帮他这忙,因为他的理论很扯:要去东方,咱得奔西去。可惜啊,唐僧当年要有他这个意识,去西天,需往东行,那就没鉴真和尚什么事儿了。

  虽然地球是圆的这事儿当时还处于草案阶段,还需要代表投票通过,但人家葡萄牙国王是真找人推算了这事儿,得出结果,目前我们奔东去的航路就是最近的。这时候,万念俱灰的哥大哥认识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伊莎贝拉的特点有很多,最关键一点是她地理学得不好。“往西去东方,好啊好啊!”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哥伦布终于搞定了“天使投资人”伊莎贝拉,拿到了第一笔风险投资,驾船西去。后边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他发现了新大陆,在那边传播欧洲文化和天主教,同时还带去了麻疹、破伤风、伤寒、白喉、流感、肺炎、百日咳、痢疾和天花。你说他拉了一船什么人过去的?

  哥伦布奴役完美洲土著,带回了黄金、奴隶、雪茄和异国情调的美食,比如巧克力、红辣椒、花生、土豆、西红柿和玉米。当然,礼尚往来,他送去了病毒也带回了瘟疫,那就是号称“白人耻辱”的大水痘――梅毒。现在好像不算个绝症,找根儿电线杆打电话给祖传老中医就能治,可当时造成了近千万人丧生,成了全人类的噩梦。同治皇帝不就是梅毒致死的吗?如果没有梅毒,他娘慈禧也不会垂帘听政,后面的历史就大不一样了。说不准咱现在还光着脑门,辫子粗又长呢。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副产品

  和哥伦布吃拿卡要不同,咱们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拉着好东西去,换了好物件回。三宝太监郑和便是最出名的一个,不但早了哥伦布快100年,用的船更是先进。哥大哥的船100吨,郑公公那艘可是1500吨。俩船搁一块儿,感觉一个是船,另一个是模型。所以咱们中国航海日是独树一帜的Se【【微信】】,那天正是郑和下西洋出航的日子。

  海员的生活极其辛苦、枯燥乏味,一船的大老爷们儿无聊也就这么撑着过了,但别忘了,船长郑大人他是个公公,他比男人更细腻,他比女人更了解男人。于是,在漫漫长路上,他发明了一款举世无双的玩具。这个玩具,由144个零件组成,四个人同时负责装卸,它的组装形态,是为了纪念万里之外家乡的长城,它的游戏过程,需要考察一个人的数学、逻辑学、概率学以及心理学的能力,因为这个游戏可以麻痹将士们的精神,故名“麻将”。

  一直关照海上游子的女人

  其实,一直默默关照着海上游子的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女人。每逢外出远航时,游子们都会带上她作为保护符。从国内到国外,唐人街也能看到她的身影。她那一身红衣,打动了多少海外华人的心。我说的可不是老干妈啊,她是妈祖姐姐。

  传说妈祖是海上航行的守护女神,她本姓林,名默,人们称之为默娘。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拯救了数次海难。泰坦尼克的那次海难,就是没有拜妈祖。当然,也因为救生艇不够用。

  救生艇是怎么来的?

  据说在中世纪的欧洲,水手就用盛淡水和粮食的大木桶做“救生桶”抛给落水的人。但是好景不长,还是出事了。一艘大型捕鲸帆船在追猎白鲸时,遇到大浪,t望台上的水手被抛入大海。人们照例把“救生桶”向水手抛去。谁知,这只木桶很快灌满水,连同遇难水手一起沉入海底。船员很悲痛,浪费了一个桶啊。大家为死者钉了一口空棺材挂在船尾,以表哀悼。不久后,捕鲸船再遇风浪,彻底翻了,唯一的生还者就趴在这个棺材上活了命。从此,棺材铺就正式开进码头了。现如今的救生艇,就是从棺材改建而来的。

  自助餐原来是海盗发明的

  除了海难,海上航行更怕遇到海盗。相对于加勒比海盗,索马里海盗更可怕,因为看不见啊,您瞅这旗子。

  作为海盗,除了为电影票房作出巨大贡献之外,对餐饮业也曾有过革命性的壮举。8至11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盛产海盗(其实就是北欧,说“斯堪的纳维亚”洋气嘛),那个时候海盗这个职业可比现在我们这些小白领幸福多了:咱现在一年一次春茗,北方叫团拜,聚个餐、抽个奖、发个钱;人家海盗老板,只要干成一票,就会大宴群盗――说得我好想跳槽索马里啊。

  海盗吃饭可不会像正经人似的,排排坐吃果果,大家扎堆儿,有圈子,也不能跟电视台发盒饭似的一人给一份饭自己找地儿蹲着吃。于是想出这么一招,吃的喝的堆一块儿,谁吃自己上那儿拿去,自助餐就是这么来的。现在欧洲还有不少自助餐厅就叫“海盗餐厅”。进去吃饭就跟海盗一样一样的,饿好几顿,必须一口气把饭钱吃回来。

  古今海盗战

  当上海盗,就得海战。索马里的兄弟们一小票一小票地捞钱,希腊人在希波战争时可是干了一大票。公元前480年,雅典派出300多艘战舰在萨拉米湾集结,先派人假装逃兵,向波斯王谎报雅典舰队内讧,并送去事先准备好的假作战计划,让薛西斯一世以为有机可乘。这一招不新鲜,赤壁之战不就有一出周瑜打黄盖吗?咱还多个蒋干盗书呢。可人家希波战争比咱早了近700年,当时的薛西斯中了计,全军600多艘巨型战舰驶进海湾。

  然而萨拉米湾甚为狭窄,波斯的巨型战舰不能自由行驶,那场面简直就成了晚上六七点钟的北京三环,萨拉米湾成为波斯人的停车场。只听希腊人大喊一声,“关门放小船”,雅典的战舰就跟晚高峰的三轮摩托似的,噌噌噌,小巧、迅速,他们以船头来撞击进退不得的波斯舰艇,最终希腊人取得了胜利。

  希腊人后来记载这段故事,说是他们的神明帮助了他们。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有两个儿子是双胞胎兄弟(就是天上的双子座),能发出黄色和白色的光芒,一个叫阿尔法,一个叫贝塔。在希腊人眼中,它们是航海保护神;在中国人的眼中,它们是数学课本里的两个变量。

  海与人生

  从古至今,多少人以海明志。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面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有志青年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网友们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恋人们海誓山盟时会说:“我爱你到海枯石烂。”怨妇们秀寂寞时说:“一入侯门深似海。”老人们感叹着沧海桑田,做坏事的惦记瞒天过海,年轻人看海选,老板们喝海量。如今大家见面第一句话正是:“嗨――”

  第5页 :4.余音绕“粮”――世界粮食发展的故事

  4.余音绕“粮”――世界粮食发展的故事

  东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在灾荒之年得知黎民百姓无饭可吃的时候,冒出过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名人名言:他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点肉粥呢?当然,这样智商的皇帝在随后的“八王之乱”中也是被打成了乱世王八。

  不过如今,城市和乡村越走越远,吃过猪肉但没见过猪跑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对于粮食的认识,似乎也呈现出有钱就一定会有饭吃的倾向。比如总看新闻里说粮食危机了吧,国际粮价飙升了吧,对于我这种不炒期货、连菜都不炒的人来说没有概念啊,直到方便面涨了价,我心里的血才“啪嗒啪嗒”滴出来。就说方便面吧,一碗涨了5毛钱,涨幅14%,这已经是4个月内的第三次涨价。厂家表示,原料涨了,面粉贵了,大师傅家也没有余粮啊。粮食,多少人对它习以为常,又有多少人为它劳碌一生。

  人口和粮食的关系 ――“马尔萨斯诅咒”

  人口,人字旁边是张开的嘴巴,人人都要吃饭。有句俗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小时候我就产生了对这句话的质疑,人是铁,饭是钢,碰在一块是“咣咣咣”才对啊。而且都是拿铁炼钢,那把人烧了变成饭?哎哟,成恐怖片了!

  那人口和粮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1798年,一个叫马尔萨斯的英国学者给出了答案。他说,农业产量是以等差级数增加的,1、2、3、4、5这样,而人口是呈等比级数增加的,2、4、8、16这样,也就是说粮食产量追不上生孩子的速度。怎么解决呢?马尔萨斯觉得,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晚婚或者禁欲,据说如果人类不计划生育,25年里,人口就涨一倍!而且马尔萨斯建议只对劳动人民和贫困阶层采取这种手段,他还反对施舍食物,说饱暖思淫欲啊,这么整,要饭的没啥压力都跑去造小人儿了。――这哥们儿思想觉悟太差了!

  这一套歪理邪说,被人称作马尔萨斯诅咒,引来了后世无数的批评。要说马尔萨斯最主要还不是觉悟问题,关键是没有运用科学发展观!他没能预见到技术革命对粮食增产的作用。人类的老祖宗在12000年前放弃了打猎和采野果之后,开始了农业耕种。驯养牲畜、发明灌溉、生产水稻,每次农业技术的进步都导致了人口的激增,子曾经曰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子还曰过:地有多大产,人也有多大产!

  我们都是“地瓜”传人

  中国历史上,清朝以前,人口数量只要超过八千万,人地矛盾就会尖锐,容易发生农民起义。但到了“康乾盛世”,人口数量突破了三亿,大家还能吃得饱,社会还挺和谐。告诉各位,康乾盛世的首席功臣,并非康熙,也不是乾隆,更不关他雍正什么事,其实是――印第安人!

  话说在很久以前,印第安人插着羽毛,光着脚丫,孤独而又快乐地生活在遥远的美洲大陆上,他们也曾经度过一段食不果腹、画饼充饥的艰苦岁月,直到他们发现了一种长得很像地瓜一样的食物,才解决了人民的菜篮子问题,它――就――是――“地瓜”。咱们北方叫地瓜,南方叫番薯,学名叫红薯,好种、好养活。
..助力多久刷新一次啊,助力多久刷新一次啊,天猫互助qq群号码怎么改,不会进群的,点赞加评论。我拉你。2023年淘宝618 狂欢节天猫互扫微信群怎么进入淘宝618 购物狂欢节助力多久刷新一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