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研,普通二本。199管理类联考到底还能考吗。问了好几个学长学姐都不推荐考,对运气要求太多?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关于这个问题,估计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能不能考,看你自己的基础和目标
之所以有人劝退,是因为近三年的逻辑和数学变化太大,也是因为换了命题组的缘故,更多的原因是这门考试的考点和考察方式在发生变化,在时间很紧张的管综考试中,那些脑子不太灵活的同学就很受伤,而大部分的同学而言,都不具备太灵活的脑袋,所以确实是能区分出来最顶尖的那部分学生,但是估计23年应该不会有那么大的变化了,难度应该会回归一点,而且23年应该会有很多院校新招生,所以形势估计会比22年好一点,
另外如果你的目标比较高211及以上,那么就意味着容错率很低,但是如果你的基础尚可,考研的院校也不是很高的院校,比如说普通双非,那么其实也并不是不能考的,只是和以前比起来肯定是难得,但是好好准备下,还是可以的。300分里也还是有200分是中等及以下难度的题目,你要是都能做对,再做对一点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完全也还是可以考上的。
所以看你自己情况决定,因人而异
谢邀,本人普通二本,一战报考上海某211高校的学硕失败,二战成功上岸上海大学图书情报专硕,初试230分。(末尾有暗号福利哦~)
先来回答问题,考试确实需要运气,这种运气不仅仅局限于管理类联考。但是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学会,考试成绩肯定不会差。毕竟每年不管题多难都能有人考高分,难道他们都是因为运气吗?有人披星戴月依旧没有考上,有人早九晚六却可以成功上岸,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学习效率。
接下来讲讲我的备考经验~更详细的经验分享可以看我之前的帖子哦~
你对 MPAcc 考生有何忠告?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有什么推荐的教材?我是从6月中旬开始准备的,前期走了些弯路,尤其头两个月真是一边焦虑一边逼着自己学就怕时间来不及,建议学弟学妹还是稳妥起见,早做规划。
1.数学
学姐数学基础真的很一般!一战也是因为数学成绩才失败的(呜呜呜...)虽然管综数学考察的只是初等数学知识点,但是基础不好的同学一定要早早开始,掌握在1小时内答完75分的内容,时间不是很充裕,所以到后期需要大量刷题。打好基础,多多练习!上岸无忧!
基础阶段:6-7月份我使用的是老吕《数学要点精编》,这本书很适合新手入门,知识简单易懂。
强化阶段:7-9月开始加难度,推荐陈剑老师的《高分指南》,这本书可以提高你的系统思维,将脑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真题阶段:9-10月推荐陈剑《讲真题》,真题至少需要刷两遍,第一遍整套发总结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第二遍专注错题部分针对薄弱知识重复学习。
2,逻辑
逻辑对我们来说很陌生,算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长时间的接触才能领悟其中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先以形式逻辑入门更合适,相比于论证逻辑更容易接受。
基础阶段:6-7月份我用的老吕的书《逻辑要点精编》来入门,依旧是友好的“新手入门指南”。
强化阶段:7-9月推荐赵鑫全《逻辑精点》用来学论证逻辑,绝绝子,分类比较详尽,整体难度也有所提高。同时还要总结好自己的思维导图,把它们梳理成自己的东西。
真题阶段:9-10月《讲真题》赵鑫全,真题是真的很重要!只有把握真题才能把握出题人的思路。
3.写作
我是在7月中旬开始的写作,当时我在写作上出现的问题可能很多同学都能理解,那就是感觉理论知识还挺好的,但等到下笔却什么都写不出来,上海又是旱区,我就更害怕了。
后面在腾讯课堂报了赵建辉的写作班,感觉有理论有实操,这种方式应该更利于考场写出作文,就决定紧跟赵建辉老师了。
我初期结合了赵老师的写作课和教材来进行基础练习。后边慢慢的我开始自己写作文,因为是报班,所以写完就等着批改意见就行了。将批改意见记录下来,进行修改,这样经过多次批改后我感觉自己逐渐掌握了写作的秘诀,文章写起来更快更顺。
并且写作需要对素材进行长时间的积累,每天闲暇时间我都会在喜马拉雅听“鬼才会背长素材”专栏,把一些有意思的原理记在本上,时不时看看加强记忆。
冲刺阶段记得做管综套卷的模拟考,掐时间,尽量提高速度,以防考场做不完题目。
背单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你决定考研开始就应该开始了,而且背单词对备考四六级也有益处,有一个好的四六级成绩对于考研复试也是有好处的。
基础阶段:6-7月我是用的《考研英语黄皮书》熟悉长难句的,把单词融入到句子里更容易理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释义,精读精翻每一篇阅读、长难句。
强化阶段:7-9月我做了老蒋的完形填空精炼40篇,按每天一篇的进度认真细做,同时真题阅读也要一直做着,保持手感。
到后边就是持续的练习,让自己习惯出题人的思路加快做题速度。
备考效率和质量决定你的最后考试成绩,不要浑浑噩噩一年好像学了又好像没学,最后说“哎,运气不好没考上”,既然决定开始了那就做好备考计划,知道自己每天都学到了什么,及时做好复盘,最后的成绩不会辜负你的努力。学姐的备考经验也是根据自身情况规划的,大家要根据自己情况合理调整哦~
最后祝23考研的学弟学妹都可以顺利上岸心仪院校!在评论区回复暗号【宝藏】我就会拉大家进公益备考群啦~
有运气成分,但咱们不能抛开能力空谈运气呀。我觉得运气有很大一部分也取决于择校,这几年管理类联考的竞争压力确实越来越大,但是“选择大于努力”真的从头到尾都很适用!!
举个例子简单聊聊,先抛开水区旱区这些问题,院校目标的选择真的很重要很重要,有时候A的分数明明还没B高,但最后A却上岸了,而B差的仅仅是那么一点“运气”吗?其实还是取决于自己。年少轻狂固然能理解,然而有多少人拥有再战一年的勇气呢?
提到择校了就先给23考研的同学安利一下我这边用过的择校宝典吧,是之前加的公益群里提供的,看了下已经更新到最新的23版了。看很多同学都在自己搜资料,还是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卷子背知识点吧~
资料都已经整理好啦,各专业都有,有需要的同学直接在评论区留暗号【择校】就好,学姐看到就会私信大家了(*^^*)
我的备考还算顺利,本科是双非一本但一战也成功圆梦啦!简单分享一些我在复习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提的建议大家参考一下就好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管理类联考的付出和收获也是可以成正比的!
先说数学,它在管综中占到了75分,考试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初等数学,算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不过这两年出题方向确实是越来越灵活了)。数学的教材比较多,我用的是《高分指南》和《母题800》。
一开始我也没想到我能把《高分指南》做完,因为刚做的时候真的感受到了智商上被碾压,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做明白,当时真的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我把每一道的解题方法都搞明白,每个选项的考点都想清楚,错的题都记在错题本上,对应的知识点在书里画好,做到每个题都理解透彻。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做《母题800》,就相当于是在找自信了,说实话做《高分指南》的时候真的给我打击的不轻……当然如果觉得自己数学基础不好,也可以先从低难度的教材开始,不要像我一样上来就开始打boss。
总的来说,数学一定要先掌握好基础知识,在做题中运用自己学会的知识,在这个阶段不用怕做题效果不好,而是应该发现自己的问题重新去熟悉知识点,基础知识清晰了做题速度自然会提升。
陈剑老师的题主要是帮我冲刺更好的分数,老吕就更像是在帮我查缺补漏,及时发现疏忽了哪些知识点。
在前期做错题的时候,我把每天做错的题目或者自己记得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些都是后期复习的宝贵财富,如果攻克下了一个不会的题型就意味着会有分值上的提升。
最理想的状态是在经过几个月的复习之后,错题本越来越薄,记不熟的公式和不熟悉的解题技巧都会逐渐减少。我觉得管综数学难度是中等程度,多做真题多复习,锻炼思考速度,考场上把控好时间稳定发挥,一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写作我想重点说一说,因为写作是一件不可能短期速成的事(写作大神可以无视这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写作重点考察的是大家的批判思维和行文逻辑。刚开始备考的时候我不是很擅长写作,所以决定报课,但是在选择老师这件事上很犹豫,最后对比了几位老师以后跟了赵建辉老师。
赵老师的课干货很多,对我帮助最大的是课上提供的16篇真题以及单篇不限次的批改(怎么有种吃自助餐的感觉哈哈哈)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作文想要找研友给批改,但其实两个新手互相指导收获真的没那么大……个人觉得写作批改还是慎重些吧。
我每天还会利用琐碎时间去喜马拉雅上听“鬼才会背长素材”专栏,有空的时候看看人民日报疫情前的文章,毕竟写作是一个需要素材积累的过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我都是随时问老赵的,每次老赵也都会很及时的发语音帮我解答问题,不用担心自己写作功底差或者逻辑思维跟不上之类的,老赵非常认真也非常耐心,可以非常高效的帮你答疑解惑。
PS:有时候还会问老赵一些人生规划方面的问题(* ̄幔)真的感觉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
日常的练习中一定不能偷懒,用格子纸练,多练练字。如果刚开始写的时候没有思路,花很久才能写出作文的话也不要担心,我是跟着老赵慢慢提升写作能力的,这是一个需要积累和练习的过程,每一次批改都会带来进步。最后时间安排也很重要,备考时间不要太靠后,稳扎稳打是最好的。
逻辑这门课学起来能在题目研究中获得乐趣,比较有意思。内容包含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主要考察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综合并进行相应的推理的能力。刚开始做题的时候正确率低很正常,要掌握解题的思路才能进阶训练。
我在基础阶段做的是赵鑫全的《逻辑精点》,老吕《母题800练》。鑫全讲论证的时候更加侧重教思路,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去讲技巧,我觉得还蛮实用的,毕竟如果只靠技巧的话更容易在做题中翻车。我给大家提出的复习建议就是积累错题,反复练习真题。
《逻辑精点》我做了两遍,第一遍用来理解掌握知识点,第二遍总结错题,补充整理笔记。论证逻辑每种题型都有对应的方法,先看题目类型再看题干抓住关键词,熟练以后再重新看的时候,就不会被选项过多的干扰了。
逻辑一开始学一定要从知识点出发,如果一味固执的坚守常识很容易掉进命题人的陷阱,尤其是在论证和形式逻辑部分更是这样。论证是最容易出争议题的一项,一定要反复领悟老师对选项的分析,只靠看书很难完整理解。
英语我一开始用《恋练有词》,每天在墨墨上背单词打卡。因为基础比较好,词汇只完整的过了一遍,单词真的是基础,不要想着找捷径!!没有单词寸步难行!!
阅读我是跟着唐迟学的,适应了他的做题思路之后会发现有时候不用看懂文章意思也能选对。唐迟的阅读真的蛮强的,我觉得最实用的方法就是主抓题干找对应内容解题,日常小三门中积累的生词和词组也都是阅读很重要的储备词汇。
后来我用黄皮书练十年内的英语真题,我刷真题还挺早的,做了一些阅读以后就开始了,做真题的时候遇到生词和词组我就会积累下来,在写作中使用。英语二的真题很重要,每一篇都要做好笔记、完全掌握,难度虽然比英语一小一些但是很看重逻辑。
英语是一个比较看重积累的学科,在日常背单词之外,我也会整理英语的错题,主要是标注思路。并且所有的生词和词组,我都会积累下来,这样可以丰富写作和阅读的词汇量。
我的复习时间比较充裕,在做完真题以后,我会把真题里的阅读理解当做翻译来练习,这样可以提升语感和语法水平,对提升阅读理解和翻译都会有很大帮助。我基本上把每篇阅读都做了精翻,所以翻译没有特别在意就学的不错。
最后再和大家唠叨几句吧~从最近收到的私信里,也能感觉到很多23考研er的焦虑,比如“文科生是不是学管综数学很吃力”、“别人学的好快,我进度好慢,怎么办”等等类似的问题。
其实真的不要太焦虑,当然我也知道有压力是正常的,但还是要学会自我排解这种消极情绪,不要和他人过度比较,把所有精力都放到别人身上,还不如放在自己脚下。毕竟路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祝愿大家一战上岸、所愿皆成真!!
本人先读的专科(高考英语数学都不及格,我相信考管综的人99%以上基础都比我好)后升本考研(本科机械),一战某双非高校的工业工程与管理(初试总分209,其中管综141,英语68),复试被刷。2022年二战东南地区某211工业工程与管理已上岸。初试总分236分,其中管综158(数学错5个,逻辑错2个),英语78分(阅读错3个,完型错6个)。分数不算高,但希望我的备考经历对题主有一定的帮助。
管综数学一共25题,每题3分,是管综里面占比最大的了。此外,近些年数学的难度都在增加,而且出的也比较灵活,坑很多,因此基础必须打牢,对后期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也很关键。接下来说说我的备考经历。
首先,我前期是用老吕的要点精编打基础(基础好的可以直接跳过这本),之后又刷了老吕的母题800练,基础薄弱的话建议听听网课,便于理解。
其次,中期以刷题为主,7-9月份刷了陈剑的数学高分指南(机工版)和数学顿悟精炼1000题。因为前面刷过母题800练,这时候刷高分指南就有点得心应手了,但是顿悟精炼刷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特别是专题训练的部分让我怀疑前面所有的努力)。
再次,10月份刷了第一遍真题,正确率还是不满意,就在网上找了学长1对1辅导(有需要的我可以推荐)。价格略贵,但香是真的香。之后再返回去做前面的难题、错题,感觉提升很多。
最后,11-12月份模拟套卷和真题配合着刷,模拟套卷用的赵鑫全的考前冲刺10套卷、考前预测五套卷以及王诚八套卷(好像绝版了)。除此之外还买了一些其他的模拟卷,但做起来跟真题差太多,不推荐。
总结:老吕的800练比较有技巧性,陈剑的顿悟精炼1000题难度较大,数学想拿高分的话,难题一定要做够。
推荐用书顺序:老吕要点精编(基础好可以跳过)、陈剑高分指南、老吕母题800练、陈剑顿悟精炼1000题、陈剑讲真题、鑫泉考前冲刺10套卷、王诚8套卷、考前预测5套卷
管综逻辑一共30题,每题2分。逻辑分为形式逻辑、综合推理和论证逻辑,形式逻辑较易,综合推理近些年题目较复杂、费时,论证逻辑近些年都不难。总体来说难度不算很大。
首先,前期我用的是赵鑫全的逻辑精点,有两册。逻辑从来都没接触过,自己看书很多地方都理解得不够透彻,建议看网课。其中论证逻辑较难理解,建议二刷,同时注意总结。
其次,中期主要以赵鑫全的逻辑1000题为主。这本书难度略高于真题,特别是综合推理一开始不适应速度较慢,论证逻辑的正确率也比较低。当时我做第一遍的时候有的套题甚至错十来个。重点要去分析错误的原因,总结自己做题的思路,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发现问题。
最后,后期以刷真题和模拟套题为主。主要有赵鑫全的考前冲刺10套卷、考前预测五套卷以及王诚八套卷。这个阶段一定要掐时间,保持在50分钟左右刷完一套。
总结:个人认为鑫泉讲的论证部分较难理解,需要一定的积累,到后期很多题目用他的方法是可以秒杀的。逻辑1000题的难度也会略大于真题,推理部分也比较复杂。
推荐用书顺序:鑫泉逻辑精点、鑫泉逻辑1000题。
管综作文包括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以及论说文(35分)。很多人认为作文可以速成,但我建议九月份前就要开始了。但也没有必要太早开始,因为论证有效性分析是建立在识别逻辑谬误的基础上的,因此建议过完逻辑强化阶段再开始学。
首先,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的入门我都是跟王诚老师,前期以写作分册为主,学会识别各类逻辑谬误,并建立作文的思路、框架。
其次,中期在练习的时候发现作文有思路但写出来的内容还是有点空。后来在网上买了小叮咖的别让我背长素材,该书前面部分有介绍写作思路,个人感觉和王诚的比较相近。但我认为这本书对我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的素材,甚至有些内容我是直接背下来的,考试确实有用到。
最后,后期以训练+真题为主。一开始在训练的时候可以直接打在电脑上,节省时间,后面一个月一定要在答题卡或作文纸上练习(建议买答题卡)。
总结:个人觉得王诚老师写作的思路比较清晰易懂,容易入手,但需要一定的积累。
推荐用书顺序:王诚写作分册、王诚写作真题、别让我背长素材、王诚8套卷(鑫泉的模拟卷里面的作文没有真题的感觉,建议不写)
备考前我的英语水平应该处于初三或者高一水平,用app测了单词量不到2000,语法更是一窍不通。所以英语是我准备最早的科目。
首先,先讲一下单词,我背的是新东方的绿皮书,一共50章。我背的方法是一天背两章,背完之后看着中文默写英文,再看着默写完的英文回忆它的全部中文意思。此外,第2、3、5天还需要复习第一天背的内容,以此类推。一开始背单词的感觉非常痛苦,第一二遍的时候根本记不住,每天基本要花4-5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在坚持了这个方法背了两轮之后情况开始好转。最重要的一点,单词从开始备考到考试的时候都不能停下来!
其次,介绍一下阅读。7月份在背单词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语法,看的是刘晓燕的网课,看了两遍,为后面阅读打基础。之后开始做阅读,跟的唐迟老师,8月份主要以01年-09年真题为主。这段时间的正确率只有30%左右,怀疑人生。9月份到考前的刷题顺序是一刷英语二、一刷英语一、二刷英语二、三刷英语二。二刷、三刷的时候重点不是把题目做对,而是要总结题型、做题方法以及出题老师的套路。此外,在做真题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单词一定一定要记下来!
最后,讲一下其他部分。完型二战的时候跟的是宋逸轩老师,得分比一战翻了一倍;翻译和新题型自学的,没啥可说的,要注意总结做题思路。作文从十月份开始背,用的是王江涛的高分写作,大小作文一共背了40篇。背多了会发现真的会写作文了,会自己组合句子、使用长难句了,然后再总结自己的写作思路,这样会比背模板的分数高。此外,建议字不好看的同学一定要练一下字帖,每天中午午睡起来写一页,花不了几分钟时间的(字丑还是很影响卷面的)。
总结:唐迟的阅读并没有什么浮夸的技巧,每道题都能实打实的从文中找出依据,逻辑性很强。
1.不要盲目刷题,一定要总结和整理,分析做错的原因,不然遇到类似的题还是错(血泪教训)。
2.备考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较难的题目,模考也会遇到错很多的情况,这些都是比较正常的,千万不要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3.注意看题!注意看题!注意看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血泪教学,我就是因为眼瞎,数学有两道题因为漏看了几个字错掉了。
4.择校前一定要打听一下关于复试的内容。我一战选择是开设在制造院的学校,复试问的题目全是关于机械,准备的基础工业工程一题没考到,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未来规划里需要学历给你做加持,或者以后想考公,那就值得考!劝退的人,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考了没考上的,一种是正在考的。前者那是“推己及人”,后者嘛,可能是单纯的劝退一些竞争对手。但凡问一个已经成功上岸的,给你的反馈都应该是有帮助的建议,而不是劝退。
对于本科院校/专业不理想的考生来说,最容易的专业就是管综了,难度相对其他专业小,初试不需要学专业课,复试集中火力学习就可以。
竞争压力大这点确实不否认,尤其是名校,分数都很高,但有竞争小的专业吗?好像也没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一个简单一些的?
现在有些人就是为了制造焦虑,劝退一些人,但是每年上岸的还是有好多人啊,选择报考就好好复习,解决焦虑的方法就是行动!
3万字超级干货,属性拉满!包含初试经验、复试经验、择校经验、院校推荐!
先上张分数单镇楼:
如果说基础最重要,那对于管理类联考技巧和方法就是次重点。想拿到70%的分也许可以靠智商,但要往上走,那技巧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定要先了解管理类联考笔试真题的题型、分值、难易度,然后针对每一科制定不同的复习策略。
上午考综合能力(含数学、逻辑、写作,满分200分);下午考英语(满分100分),各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满分为300分.
- 数学25题,每题3分,共75分;
- 逻辑30题,每题2分,共60分;
- 论证有效性分析600字30分,论说文700字35分,共65分。
考试时间3小时,平均一科一小时:
- 数学、逻辑平均≤2分钟完成1题;
- 写作平均≤30分钟完成1篇。
从试卷结构可以看出管综初试时间紧张,所以就很考验我们在考场的心态,就算复习的很好,但稍微考题出的比较偏,一慌,就会影响其他科目,每年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1)综合填空(完型填空)20道,每题0.5分,共10分;
(2)阅读理解5篇文章,25题,每题2分共50分;
(3)英语翻译:英语翻译成中文15分。
(4)英文写作两篇:大作文和答小作文(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总共25分。
难度是在英语四、六级之间。
数学:近几年的难度明显增高,考试的灵活性增加综合性也更强了,应用题增多,更加注重知识点的实际运用。
而数学比较难的知识点就在排列组合和应用题上面,这两部分需要加强学习。
逻辑:近三年的难度一年升高了一点,形式逻辑的考题明显多于非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涉及阅读理解,所以题量减少也降低了考生的阅读能力考察。
但是综合推理题量占比偏高,耗时更长,难题也会稍微多一点,对熟练程度要求更高了。
写作:近年论证有效性分析材料结构条理清晰,错误类型也比较常规,错误标志词明显,但逻辑谬误数量略低于往年。
论说文立意都比较清晰,难度较低,但对论证的结论和逻辑的要求提高了。
总而言之,199管综考试时间紧任务重,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时间的分配和利用。
英语二:难度介于四六级之间,不考听力和口语,以阅读、翻译、写作为主,偏应用。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新题型基本可以算作一类题,都重在考察考生的阅读综合能力。翻译单独作为一个板块,考察考生英译中的长难句翻译能力。
英语二的小作文一般考察书信,内容为建议/感谢/道歉/邀请等等(与英语一几乎无差),大作文为图表作文(英语一为图画作文),考察方式是围绕题目给定图表进行分析、行文。
- 哪一门科目基础薄弱
- 什么时候记忆力最好
- 每天备考时间有多长
(1)制定复习计划大纲
前期的复习计划不用定特别详细的计划,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要制定好复习计划大纲,例如:每个时间应该复习什么,关注什么。
(2)制定每一科的整体复习计划
根据自己搜集的复习经验和自己的基础,针对每一科都制定一套整体的复习计划,在复习的过程中再根据自己的具体复习进度和复习程度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保证在长期的复习中做到有据可依,也利于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3)制定学习时间作息表
前期学习时间可以不那么饱和,但是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规律的作息表,才能帮助你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
自控力和自觉性不好,可以利用考研计划表格进行学习记录。
具体:
例如,一周内看完某本书、每天学习多少内容等。
合理:
制定自己能够完成的计划,不要让自己闲着,也不要使自己过于紧张。学习计划制定的不合理且执行的不好,会产生不好的心态。
循序渐进:
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每天学习任务的量和难度。
不同课程交叉进行:
一般说来,某门课程学习的太久了,容易产生厌烦感,要使不同的课程交叉进行,以保持学习兴趣。
改变不同课程的学习顺序:
开始学习时,可以先学习自己喜欢的、简单的课程,这样
..淘宝互砍群是什么意思,淘宝互砍群是什么意思,2023双十二淘宝互助群,专业人士聚集的淘宝购物狂欢节2023 618 淘宝互助群,共同分享经验,相互支持。快来加入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