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平入绝谷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榖三斗五升,其中之榖,长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栗悍滑疾,下焦 古文 2019-03-05 19:48:28 2 #平入绝谷 #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 古文 2019-03-05 19:48:28 4 #经别 #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肠胃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榖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榖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之,榖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 古文 2019-03-05 19:48:28 8 #肠胃 #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 古文 2019-03-05 19:48:28 6 #经脉 #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决气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歧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歧伯曰:上焦开,发宣五榖味,熏肤、充身、 古文 2019-03-05 19:48:28 3 #决气 #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古文 2019-03-05 19:48:28 6 #终始 #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师传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所络时,可得闻乎?歧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 古文 2019-03-05 19:48:28 5 #师传 #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黄帝曰:愿闻口传。歧伯对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 古文 2019-03-05 19:48:28 3 #口问 #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 黄帝问于歧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歧伯答曰:人受气于榖,榖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 古文 2019-03-05 19:48:28 5 #营卫生会 #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周痹 黄帝问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搐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 古文 2019-03-05 19:48:28 1 #周痹 #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