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卖小哥一个差评究竟会怎么样 给外卖小哥差评我真的做错了吗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越来越多的外卖app开通了给外卖小哥的评价系统,你肯定也有过外卖小哥服务质量出现问题因此给出差评的经历。请说说你们给外卖小哥差评的原因。
看大家对各种不合理乱像驳斥的热火朝天,说点题外话吧。
2019年四月中旬,我朋友入职了上海宝山区某地的蜂鸟。刚入职的第一周刨去房租,车租,伙食费,基本没有任何收益。
第一周因为背包量有限制,所以他最多可以带两单。这是他对这个行业好感度最佳的时候。
顺带一提好多人不分清众包跟团队,团队派单是强制性的,无论你手头堆了多少单子,如果你的站长不愿意添新人。那么你就只能接受这些你送不过来而且注定超时的单子。
当时的单价是一单六块,超时要扣一半而且会降背单量。这是老骑手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背单量降了就会导致单子派不到自己手上。而众包骑手的单子都是自己抢的,如果他不自量力而且急着还小贷,那么他抢再多单平台也是不管的。详情请见2021东北骑手反抗事件,就是原地接了200多单然后注销账号的那个骑手。
具体工作内容没什么,派单,接单,送单。平台给出的时间一般按距离跟重量划分,通常一公里的单子在20-25分钟之内就要送达。一家人员充沛技术熟练的奶茶店出一杯奶茶一般都是三分钟左右,有时候平台为了不给骑手重量补贴会虚报餐量。这就导致了会出现20杯奶茶送达时间只有半个小时,而且这只是一单。
正常一个大的商圈有多少家店铺,平台就会给你派送这些店铺的单子。有三楼的一楼的东南的西北的,经常会出现卡单(商家单子太多做不过来)的情况。但是问题来了,我之前说过团队派单是强制性的,如果你最远距离的单子卡单了,你不能选择不送。平台给你了转单的选项,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爆单。大家都跟你一样,调度台也没办法,你只能等他出餐,然后才是送单。
我估计有些朋友要说:他不能先送距离近的吗?跟距离远的客户沟通一下,大家都是出来上班的没有那么难沟通。打个电话很难吗?
很简单一个道理,你不能拿自己的道德水平去要求别人跟你一样,你每天坐地铁遇到的形形色色或彬彬有礼或胡搅蛮缠的各种人。外卖员都要因为工作的原因被迫跟这些人打交道。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些人,愿不愿意跟他们解释他们的餐品因为商家原因或者突发情况导致的送达延迟,对面大概率会以一句:你送不了为什么要接我的单子来结束这个话题。
你不能去解释,解释会引发争执。争执的后果就是你点头哈腰的给站长买烟请吃饭好让他销掉你的差评,或者直接一点,你直接给客户点头哈腰说对不起我错了是我的问题就可以了。大部分外卖员都没有这个心里负担,什么尊重需求不在他们的字典里。无论是什么问题,只要不影响这些或憨厚或精明的县城汉子养家糊口。他们大概率不会跟你政治。那些桀骜不驯的,有自己想法的,眼高手低的灵魂注定是要被淘汰的,就跟那个要建什么齐手公会的傻蛋一样,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你知道在中国的超一线城市,两公里有多少个红绿灯吗?上海闽行区的一条街道,2公里就有8个信号灯。
你知道等待的时间一般是多久吗?20-30秒。
一个老骑手的背包量基本都在7-9单。假设送单范围在三公里,送单时间40分钟。在不卡餐的情况下15分钟取完餐。分别送往7户不同的人家,有老式不带电梯的六层小顶楼,有带电梯但是不让外卖车进的小别墅。有人不在家打电话不接的三楼门禁楼。有坏心眼的保安,蹲在人行道上准备抓逆行跟不带头盔的交警。有乱窜的孩子,不守交通规则的老年代步车。手机的催单信息不断蜂鸣,红绿灯像是吃了毒蘑菇一样在视线里不断拉伸延长。终于,从鼻孔里挤出几丝粗气,他骑着电驴子险而又险的蹭过一辆奥迪穿过了一个红绿灯。后面还有七个,但他会快就会习惯了。
宝山区有条路,叫殷高西路。有些年轻女孩子会站在天桥上低头看火车。驰骋在市区里的火车。
有些年轻的男孩子会在天桥下骂骂咧咧等火车,因为手里的单子快超时了。
超时意味着今天少赚钱跟以后少赚钱,当你进入了这个行业就像是开启了一个厄运轮盘,无论指针怎么转,反正都会指向糟糕的事。
我哥们有一次雨天接了个单子,强制派单。60杯奶茶。一个人,外带两份地锅鸡跟几袋子超市的米面。重量补贴一共9块,因为有系统虚报的。里面的东西摔一份,他的一天就白干了。他要转单,没人接。站长怕得罪老骑手,说你慢慢送吧。
然后他就真一份一份的送,一打奶茶6杯。一次最多带两打。等他奶茶送完,地锅鸡已经退款了。(退款是要扣钱的,而且商家也能给差评)
米面还在路上,着急摔了一跤。一袋子米被车架划破了,满地流。等他扛着米面送上五楼,开门的是个阿姨,没等他解释,把米面提到屋里,然后把门摔上了。
他脸皮有点薄,话说的也慢。
他刚去的时候给我打过几次电话 我开玩笑说你这闷葫芦都干上服务行业了。
他们里面有些人不善言辞,不会说话,学历也低,脑子也笨。或脾气火爆,或者斤斤计较,还有有些心思柔软到他人的沉默都会当成对自己的批评。
他们不适合这个行业,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干,因为初中分流之后他们的人生就远离了知乎跟微博,甚至连快手和抖音都刷的少。他们的父辈或盖了一辈子大楼,或种了一辈子地。他们不想重复父辈的人生,但是这个世界似乎也并没有给他们更多其他的机会,你会在各种或正面或负面的新闻里看到这个群体,但大多数时间是以弱势形态示人的。
如果这些人没有外卖可送,又适应不了工地。又没有一技之长,嘴又苯学历又低,他们会去做什么?
有时候,我们会把他人当哑巴,像对待一群沉默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