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传媒公司是哪个 目前中国最厉害的传媒公司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民营企业是市场活动的源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发挥了“56789”的作用。民营企业有信心,则经济有活力、就业有保障、政府有税收。在上篇报告《中国民营企业排行榜2023》中,我们聚焦百强民企全景式研究,本篇报告深入分析以2022年营收口径统计的前十强中国民营企业,剖析民企做大做强的商业秘籍。近年我们致力于普及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和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用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核心观点
从已公布2022年营收的民企来看,以京东、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占据4席。以华为、联想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先进制造业占据2席,排名第四的恒力集团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的典型代表,以碧桂园为代表的房企占据1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山东魏桥和汽车制造业的比亚迪,位居第7和第10席,较2021年排位分别上升3和15位。
No.1京东:起家于3C产品,自营模式加持下,提供差异化服务、高效率经营、借力腾讯的流量优势,成功跻身头部民企,营收破万亿。
No.2阿里巴巴:平台业务贡献了超八成营收。先入优势、持续创新能力、规模效应,使得阿里GMV强势领先。
No.3华为:研发投入行业领先,高科技旗舰企业,B2B和B2C双轮驱动。凭借技术研发硬实力和企业管理软实力成为全球领先的ICT企业。
No.4恒力:从纺织不断向上游聚酯、炼化扩展,突破原料限制,实现全产业链一体的规模化生产,以营收6000亿位居民营制造业第一。
No.5 字节跳动:抓住短视频红利,依托个性化推荐算法增加用户粘性,打造全球创作与交流平台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持续推出爆款app,在广告、直播电商等领域流量变现,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近30%。
No.6 腾讯:腾讯五成营收由游戏和社交贡献,科技贡献上升,其发展壮大主要依托“社交流量 创新资本”双循环模式,构建庞大的生态体系。
No.7 魏桥:依托管理层战略前瞻、投资先进设备深入全产业链、自建电厂降成本,魏桥在利润微薄的纺织和铝业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
No.8 碧桂园:深耕三四线下沉市场,凭借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快速增长,近年面临转型。
No.9 联想:PC业务强势领先,海外业务占比超七成。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并购的国际化模式使联想成为全球PC行业龙头企业。
No.10比亚迪:抓住第三次能源革命新机遇,战略领先而果断,汽车与手机部件为收入支柱,成为领先的全球电动技术综合龙头,营收首破4000亿。
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在发展初期,一是选择行业要从市场需求着手,有前瞻性,顺势而为;二是选对细分赛道,实现差异化竞争;三是要具备高效的管理和执行效率;四是巧借政策东风,把握行业红利;五是充分借助外部资源。在发展中期,从创新、供应链、成本、原料、用户流量等要素着手,打造企业立身的护城河。在发展转型期,受行业红利消失、商业模式弊端凸显、核心优势退坡、新业态冲击,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开辟新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如何提振民营经济信心?2023年政策层大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但在现实层面,民营企业发展依旧困难重重,杠杆率高、盈利能力受损、市场准入壁垒高、融资难等问题亟待解决。建议引导正向舆论宣传,构建可落地的“一揽子”财政货币产业配套政策。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企业融资难、贵问题。鼓励创新,支持和引导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保护产权,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法无禁止即可为,提升企业家安全感和政策可预期性,调动企业家积极性。民营经济发挥了“56789”的重大作用,只有万马奔腾,才能万象更新。祝福,期待!
目录
1.民营企业十强画像
No.1京东:以3C起家的电商自营巨头
No.2 阿里巴巴:GMV强势领先的平台先驱
No.3 华为:研发投入全球领先的ICT企业
No.4 恒力: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民营化工巨头
No.5 字节跳动:依托个性化推荐算法的“app工厂”
No.6 腾讯:“社交流量 创新资本”构建腾讯生态帝国
No.7 魏桥:成本优势缔造的“红海之王”
No.8 碧桂园:深耕三四线下沉市场的宇宙第一大房企
No.9 联想:进军新IT新基建的全球PC龙头
No.10 比亚迪:全球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技术的龙头
2.民营经济如何做大做强?
3.如何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正文
1 民营企业十强画像民营企业十强画像
前十强民企入围门槛约为4200亿元,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为代表。从已公布2022年营收的民企来看,以京东、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占据4席。京东营收突破万亿,位列民营经济排行榜第一。以华为、联想集团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先进制造业占据2席,排名第四的恒力集团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的典型代表,以碧桂园为代表的房企占据1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山东魏桥和汽车制造业的比亚迪,位居第7和第10席,较2021年排位分别上升3和15位。
地域分布上,集中在东部都市圈城市群。民营企业十强均分布在东部地区,京东、联想和字节跳动的总部设在北京,阿里巴巴、恒力集团在江浙地区,华为、腾讯、比亚迪和碧桂园的总部设在广东。头部民企集中在都市圈城市群,契合了中国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集聚的大趋势。
No.1京东:以3C起家的电商自营巨头
从传统渠道商转型全品类综合电商。1998年刘强东以售卖VCD光盘刻录机起家,将销售额干到上千万。非典期间关闭线下门店,逐步转型电子商务,上线“京东多媒体网”。2007年刘强东力排众议,从3C家电转为全品类销售,并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依靠常年重投入,京东凭借“自营 自建物流”的商业模式,打造“品质高、配送快”的消费心智,一跃成为三大电商平台之一。营业收入从2017年3623亿元持续上升至2022年1.05万亿元,年化增速达24%,以营收口径排名民营企业百强榜第一。
京东超八成营收由自营模式贡献。截至2022年末,京东营收和GMV(成交总额)分别为1.05万亿和3.47万亿。净利润由亏转盈,从2021年-35.6亿元转为2022年103.8亿。销售毛利率较低,常年维持在14%左右。资产负债率从2016年74.3%下降至2022年54.0%,表明京东在优化资产结构、摆脱重资产依赖上有一定成效。分板块来看,超八成营收由“购进卖出,赚取差价”的自营模式贡献,2022年自营收入中3C家电和百货分别占总营收的49.3%和33.4%。2017-2022年金融和物流收入的平均增速为80.9%,营收占比从1%持续上升至9%。2022年第三方平台收入仅贡献了总营收的8%。
为什么京东能成为营收排名第一的头部民企呢?自营模式加持下,京东注重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高经营效率,成功跻身头部民企。
一是京东采取了自营为主、平台为辅的商业模式。京东以销售3C产品起家,此后的商业战略也主要延续自营模式。2007年以来京东重资本高投入,自建仓储物流体系,并上线京东商城,逐步在3C、大家电领域建立深厚护城河。2011-2022年京东商城GMV从327亿上升至3.48万亿元,年化增速高达53%。
二是提供正品、配送快的用户体验。自营模式下京东直接向消费者卖出商品,商品品质差、配送速度慢会影响用户消费体验,进而直接影响京东销售收入。因此京东坚持做正品,打造智慧物流来提高配送效率,打造差异化优势。根据市场机构调研,电商行业平均退货率为15-20%,而京东美妆、3C产品的退货率均不超5%。目前京东已实现全国超1800个县区市“小时达”。2022年双十一开售10分钟,超500个县区市首单已送达。
三是经营效率高。截至2022年,京东物流经营超1500个仓库,仓储物流总管理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和同为零售企业的沃尔玛相比,京东在库存周转天数方面有优势。2022年沃尔玛存货周转天数为43.9天,而同期京东仅需30.7天就能实现存货流转。和同为平台经济的阿里巴巴相比,京东在营运成本方面有优势。2022财年阿里巴巴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比分别为11.9%、4.44%、3.9%,同期京东数据仅为3.61%、1.06%、0.2%。
四是与腾讯开展战略合作,实现用户规模爆炸式增长。2013年来PC时代逐步向移动时代转型,京东抓住移动互联网机遇,借助腾讯的流量扶持,实现了用户量级的爆发式增长。2017年京东年活跃用户数接近3亿体量,约为2013年的6倍。
经营成本高、获客难亟待解决,未来发力低线市场、即时零售、数字化转型。依托自营供应链体系,京东一跃成为头部民企。但随着电商竞争进入存量时代,获客难、获客贵、同业竞争激烈成为京东发展瓶颈,获客成本曾一度飙升至1500元。此外,重资产运营模式导致经营成本高,增收不增利,2017-2022年仅有3年实现盈利。针对用户增长瓶颈,京东通过京东秒杀、便宜包邮等吸引低线城市的增量用户,携手达达开辟即时零售赛道。针对经营成本高的难题,砍掉边缘业务来降本增效,并借助数字化转型来发挥自营供应链的先发优势。
No.2 阿里巴巴:GMV强势领先的平台先驱
十八罗汉开创中国电商新模式。1999年以马云为首的18人成立阿里巴巴,最初专注于国内B2B批发贸易,为企业间的网上交易提供信息支持。2003年推出淘宝网和阿里旺旺,布局C2C和电子支付。2008年创立淘宝商城,正式进军B2C。2011年推出大阿里战略,将淘宝一拆为三:淘宝网(C2C)、淘宝商城(B2C)和一淘网(开放式购物搜索引擎),多元发展生活服务、物流、智能科技、影视娱乐、医疗健康等业务。
阿里巴巴GMV强势领先,平台业务贡献了超八成营收。阿里巴巴GMV强势领先,2022财年GMV为人民币8.317亿元,其中中国消费者业务占比达96%,中国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超10亿。2023财年阿里营收为8687亿元,5年复合增速达28%。Non-GAAP净利润从2018财年832.14亿元上涨到2023财年141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0%。从业务构成来看,平台业务是阿里的主要收入来源,2018-2023财年核心电商营收占比均超80%。菜鸟物流、云计算增长强劲,2018-2023财年平均营收增速分别为52%和42%。依托庞大用户体量,阿里布局娱乐赛道,2023财年数字媒体与娱乐的营收达315亿元。
以GMV和用户规模作为参照,阿里以绝对优势领先京东,2022财年阿里GMV是京东的2.4倍,用户活跃数是京东的2.3倍。为什么阿里巴巴能达到如此体量的交易呢?
一是阿里巴巴能成为最早、最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离不开创始人前瞻的战略眼光。1995年马云赴美谈判时见识到互联网的力量,回国创立了“中国黄页”信息库。由于国内互联网一片空白,马云一度被叫做“黄页骗子”。马云顶住压力,避开当时蓬勃发展的新浪、搜狐、网易,独辟蹊径地选择了电子商务新赛道。在易趣和美国拍卖网站eBay联合阻击阿里进入C2C市场时,马云借助海外风投和“免费战略”,使得eBay和易趣用户快速向淘宝平台转移。CNNIC数据显示,易趣在中国C2C市场的占有率从2003年80%的巅峰下滑至2006年29%,而同年淘宝已拥有近七成的市场份额。
二是开创支付宝担保交易,解决买卖双方信任问题。2004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作为风险承担者,降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抢占交易入口。2013年支付宝担保交易功能迁移至淘宝,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平台交易,吸引活跃买家。2022财年阿里巴巴的全球活跃消费者约13.1亿,用户体量远超拼多多(8.8亿)、京东(5.7亿),以GMV口径统计淘宝和天猫已成为中国第一和第三大数字零售平台。根据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21第三方支付50强企业名单》,支付宝Alipay位居2021年第三方支付榜首。目前支付宝已为超10亿用户、8000万商家提供支付服务保障。
三是阿里巴巴采取合伙人制度。“互联网 ”时代,人才和创新是竞争核心。如果仍采取“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的传统模式,会造成核心管理层的实际贡献与股权激励错配。为激发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阿里实行合伙人制,将公司的控制权集中于核心高管团队。核心高管团队的绝对控股保障了阿里发展方向和战略的稳定性,是阿里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础。
阿里巴巴的先入优势、规模效应、核心高管团队的绝对控股,使其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后很难被对手超越。但不断发展壮大的阿里也面临着反垄断诉讼多发、竞争对手崛起和新兴业务发展不稳定等困境。面对这些困境,阿里进行了“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宣布启动“1 6 N”组织调整,六大业务集团可以独立融资或独立上市。同时,阿里不断增加公益慈善的资源投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No.3 华为:研发投入全球领先的ICT企业
从深圳一隅的代理商成长为全球领先的ICT企业。任正非于1987年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80年代白手起家,华为依靠代理香港交换机步入通信行业并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90年代孤注一掷,华为凭借“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打通国内市场并且在供应受阻的困局下走上自主研发之路。21世纪初走出国门,在屡屡碰壁后依靠技术和服务逐步打开国际市场,成长为一家全球通信企业。2010年代寻求转型,2012年华为宣布成立消费者业务群和企业业务群,B2C和B2B双轮驱动。总资产规模从2018年6658亿元增至2022年10638亿人民币,年化增速达9.8%,在接连遭遇外部制裁的困境下,2022年华为的净资产收益率依然达到8.14%。
华为终端业务面临逆全球化打压,积极探寻新的营收增长点,凤凰涅。截至2022年末,华为年销售收入达6423亿元,同比增长0.9%。受制于消费者业务萎缩,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滑68.7%,营业利润率也从2021年的19.1%下滑至6.6%。分业务板块来看,2020年以前终端业务发展迅猛,2016-2020年平均增速为28%,营收占比从34%提高20个百分点至54%。近两年终端业务下滑明显,2022年终端营收仅为2145亿元,较2020年下降56%,营收占比下滑至33%。运营商业务收入稳定,基本维持在2800-3000亿元区间。企业业务收入从2016年407亿元持续上升至2022年1332亿元,年化增速达22%。营收结构变动反映出华为终端业务受限于5G芯片,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迫在眉睫。
华为何以从深圳一隅的代理商成长为今天全球领先的ICT企业呢?究其原因是持续坚定的技术研发投入造就的硬实力和开放进取的企业管理打造的软实力共同加持。
一是技术研发造就硬实力。一方面,90年代华为曾因供货不足面临客户退款公司断流的危机,因此华为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从创立初期的“贸工技”路线转向“技工贸”路线。另一方面,华为坚持不上市摆脱了短期逐利的资本控制,创始人把握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为持续投入技术研发排除阻力。华为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人民币,2022年研发费用占全年收入的25.1%,而同期苹果的研发投入占比仅为6.7%。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华为投入研发金额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谷歌、脸书和微软。截至2022年底,华为的研发员工约11.4万名,占员工数量的55.4%。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2万件。
二是企业管理打造软实力。多年来华为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以寻求IBM、埃森哲、波士顿等外部咨询帮助,并形成独特的企业管理制度。对内,长期采用股权激励、轮岗制度等激发员工活力。对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抛弃唯技术论。华为服务与运营客户遍布全球,数量达到6000多家。为满足客户的人才需求,华为提供了“咨询-培养-认证”端到端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累计为全球260多家运营商培养超过190 万数智化人才。为满足客户的低碳需求,华为助力客户实现绿色发电4,829亿度,节约用电约142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3亿吨。为满足客户的云服务需求,华为全面开放50多个场景化云服务,为客户提供8000多个场景化解决方案。
华为创立初期走“贸工技”路线起步,90年代转向“技工贸”的路线发展,并始终如一的坚持技术研发,逐步成长为今天集通信基础设施、通信设备和智能终端于一体的电信方案提供者。但是即便深耕研发多年,华为的核心软硬件尚且处于自研但并不完全自主的状态,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等系列芯片仍然受制于芯片制造工艺和供应链限制,华为自主开发的鸿蒙操作系统仍然存在应用兼容性和生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面对外部制裁常态化,华为的海外市场竞争力大幅下滑,终端业务严重受阻导致利润率大幅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滑70%,为近五年最低。面向未来,一方面华为要攻坚克难解决软硬件生态协同问题,一方面要在云计算、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等领域探索新的增长点。
No.4 恒力: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民营化工巨头
贯通聚酯全产业链的炼化一体巨头。恒力集团以纺织业起家,2002年恒力创办了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开始扩展至上游化纤行业。2008 年后,化纤上游原料 PTA(精对苯二甲酸)出现较大缺口,恒力乘势而上,2012 年 PTA 项目投产标志恒力成为全国 PTA 产能最大的企业。此后恒力进一步向PTA上游的PX(对二甲苯)原料拓展,2015 年恒力石化获批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石油炼化领域的民营企业。2019 年随着一期炼化项目投产,恒力率先实现从“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化纤―纺织”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以炼化、聚酯化纤、纺织为主体板块的制造业务。恒力集团涉及化工制造、贸易、房地产、旅游等众多板块。截至2022年末,恒力集团总营收6117亿元,近5年集团营收平均年化增长14.7%,恒力集团营收增速2019年后不断下滑,2022年受到极端供求端压力营收同比首次下降。其中炼化、聚酯化纤、纺织是恒力制造业的主要板块,集团的上市主体恒力石化,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23.73亿元,同比增长12.31%,其中炼化产品、PTA和聚酯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55.6%、17.8%和13.1%,均实现销售收入正增长,炼化的收入占比持续增长。
为什么恒力能成为民营制造业排名第一的炼化巨头呢?恒力打破聚酯产业链原料的“卡脖子”问题,不断拓展产业链自建一体化模式形成了规模优势,持续的研发投入促使产品质量的提升。
一是持续拓展上游,提高原料国产自给度、突破“卡脖子”环节。从纺织业的织造入局,恒力便一直面临原料供应不及时被外企“卡脖子”的问题。从纺织到化纤原料,再到化纤的基础产品PX和PTA,恒力逐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最终拓展到基础的石油炼化,逐步突破国际垄断或外企主导的产能,极大提高了化纤上游原料的供应国产化和自给度,例如恒力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使PX每吨价格下降300美元,一举打破国外垄断的国际定价权。
二是“危中见机”的逆势扩张和把握政策红利。在下游产品过剩,上游供应不足时,恒力大手笔地向上游投资、对设备汰旧换新,然后迅速通过产量占领市场份额,逆势扩张、危中见机的“猫蛇论”让恒力顺利度过了两次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壮大。2015年中国放开进口原油配额、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及成品油出口配额的三权,搭乘政策东风,恒力石化为代表的一批化纤企业加速一体化发展,向炼化、轻烃等上游领域持续扩张。
三是自建自控的炼化一体化模式,提升了规模优势和议价权。不同于同行抱团取暖、风险利润共担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恒力集团对旗下的炼化、化工等的经营主体始终保持全资控股,自建高投资下换取了更加独立且高集中度的产业配套优势,使得恒力在大宗的不确定性中有强大的产量控制能力和规模效应,提升了行业话语权。恒力具有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PTA产能成为全球唯一超千万吨的企业,180万吨/年乙二醇和150万吨/年乙烯装置皆为全球规模之最,在聚酯新材料板块,高性能工业纤维项目投产后能实现工业丝运营产能达40万吨/年规模,2022年得益于恒力炼化600万吨原油储备,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盈利压力,此外恒力主要产品PTA、FDY的销售价及毛利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四是产品研发驱动形成护城河,积极拓展新应用领域。恒力不断研发完善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技术改造、设备升级迭代速度行业领先,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量产7D规格及以下FDY(全拉伸丝)产品的企业。同时近年来开始向锂电隔膜领域进军,是国内唯一能够在线生产 12 纳米涂硅离型叠片式锂电池保护膜的企业,MLCC 离型基膜国内市占率超65%,恒力在功能性薄膜和涤纶长丝领域,拥有较高先进工艺和技术优势。
恒力逐步拓展产业链上游,强化一体化
..淘宝微信群互助群怎么进,淘宝微信群互助群怎么进,最新微信互助群二维码怎么弄,我加入了一个2023 淘宝618 购物狂欢节群、互帮互助的618天猫理想生活狂欢季淘宝助力如何操作,你愿意一起加入吗?